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两位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当看到美丽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时,两个孩子奔跑着去追赶,不小心都摔倒了。一位妈妈赶紧跑过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说:“乖乖,摔疼了吧?”孩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我好疼啊。”
而另一位妈妈则站在一旁,淡淡地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这位孩子若无其事地爬起来,又继续奔跑着玩去了。同样是摔跤,为什么有的孩子显得脆弱娇气,而有的孩子却表现得坚强勇敢呢?-psytopic.com
这跟两位妈妈不同的表现有关。前一位妈妈紧张不安的态度在暗示孩子,摔跤是很疼痛的,从而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使孩子变得娇嫩,这是消极的暗示。而另一位妈妈淡然平静的态度却暗示着孩子,摔跤没什么大不了,自己应该勇敢爬起来,这是积极的暗示。
心理学家说,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暗示的结果是使受暗示的人在心境、情绪、兴趣、意志方面发生变化。暗示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暗”,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稚嫩的心灵。
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与说理教育相比,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含蓄而委婉,避免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孩子于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据调查,有接近 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年幼的时期都感受过来自家长的积极暗示。
幼小的孩子在心理上具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点,可塑性很强,所以,家长应注意善用积极暗示,避免消极暗示。家长从哪些方面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呢?
语言暗示
设喻法
教育孩子时,晓之以理的“理”,不一定非要直白地说出来,有时通过设喻、讲故事、做游戏、角色体验等点拨启发孩子,让其从中懂得道理,能达到很好的教育目的。
对比法
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家长采用对比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使其不断进步,注意恰当运用暗示性对比,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
激将法
神态表情是人心灵和内在情感的直接表现,家长可借助神态表情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教育。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时,给孩子赞赏、肯定的眼神,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孩子遇到挫折时,给孩子鼓励、安慰、爱抚的目光,让孩子感受到勇气和力量。这些饱含情感和爱的积极暗示,能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
行为举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孩子,为孩子所效仿。家长自觉排队,用行为暗示孩子,插队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在公共场所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也会让孩子学会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家长良好的行为举止都在无形中暗示孩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
暗示用得好,就像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悄悄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对于培养孩子规范的举止、优良的品性、良好的习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吧。
是啊! 让我们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吧。
请有心人注意了,我们应该要锻炼孩子的坚强和坚韧,但不是以一种“淡淡”的或者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挫折啊。如此很容易造成孩子对父母亲人的疏离感,到头来孩子的过于独立会造成更大的问题,教育变得不起作用了。大家不要被例子的表面意思所困。
对小孩没什么经验,没有发言权,不过特别不喜欢娇气动不动就哭闹的小孩,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这看法不错,支持
文中的例子很典型,近距离接触过几个小孩,什么样的孩子招人喜欢什么样的孩子惹人烦,和从小的教育有很大关系。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一个孩子思想意识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一定一定要注意!
聪明坚强的孩子背后需要智慧冷静的家长.
自古英雄出少年
三楼说的不无道理。
就这个例子而言,个人觉得虽然不用又哄又抱,但一句“淡淡的”又似乎差了点什么?如果能以热情的目光和语言给孩子鼓励:“宝宝勇敢,自己站起来!”是不是效果会更好点?
(实习编辑:张曼)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我们之间好久没说过一句话。”“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他却不领情。”昨日下午2时至4时,“家长热线”铃声不断,多位父母因难与孩子沟通忧心忡忡。 本周四,晨报教育新闻刊发《爸爸,我们之间有1.3个代沟》,讲述了一位叛逆少年与父母QQ聊天,诉说对父母的诸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