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1/19/2021

地域歧视背后隐藏了什么?

  为什么中国人热衷于地域间的歧视、丑化?

  文化学者易中天把地域歧视看作经济、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他举例说,北方人请客,摆一桌子,不把你灌醉不罢休,这在南方人看来是虚伪和摆谱儿。相反,在上海吃饭,北方人觉得就那么一点点菜,觉得你怎么这么小气呢。大家都认为自己很实在,对方很虚伪。

  易中天的观点是,不同区域的人要遵循“和而不同”的古训,客观、冷静、理智、平和地对待地域文化问题。

  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把地域歧视的主因归结为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地区性歧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不植根于知识分子容易想到的文化‘基因’或‘国民性’问题,而是植根于人性的普遍弱点,这一弱点的起伏消长,是与社会发展不平衡联系在一起的。”

  作为主攻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者,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张结海试图在此层面寻找答案――
 

  从心理学的角度,歧视本身是带有自卑感的,一个对自己没信心的人,才更容易在潜意识里寻找、放大、嘲弄别人的“弱点”,以此体现“优越感”,获得某种心理补偿。“请注意,在心理学上,自卑的反义词不是自傲,而是平和。”

  学者余秋雨也认为,上海人的自傲是弱者心态。“真正的强者也有一份自傲,但是有恃无恐的精神力量使他们变得大方而豁达,不会只在生活方式,言谈举止上自我陶醉,冷眼看人。”

  歧视他人的人,之所以眼中满是别人的缺点,恰恰是因为他在潜意识里需要借此求得自己的心理平衡。这也符合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论断:我们看到的,其实是我们想看到的。

  张结海说,在中国,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公然的歧视已经涉嫌违法。在美国,白人对其他有色人种尤其是黑人至今仍有偏见,但是,没有人敢于在公开场合表达针对某一族群的攻击,因为这就要被贴上种族歧视的标签,并要承担法律责任。

  中国的情况就很可怕了,文艺作品和公共空间不仅充满各种地域奚落,甚至不乏对残疾人、病人等弱势群体的嘲笑,张结海对此的评价是,中国人“不但歧视,而且敢于歧视”。

(实习编辑:闫莉莉)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提醒女性注意“毒三角”

“毒三角”—-指折磨女性的三件麻烦事:无益于身体的饮食、酗酒以及自我批评和绝望。据《今日美国报》报道,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苏珊.诺伦.霍西玛表示,当一些女性面临压力或困难时,她们会反复思考问题所在,试图找到克服压力和困难的良策,或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使事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