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1/20/2021

理想与现实

  江崎史子从柔道运动员退役之后,出任了日本女子柔道队的心理教师。她经常对自己指导的运动员讲下面的亲身经历:

  那是在1988年汉城举办的第24届奥运会上,她以女子柔道48公斤级的选手登场。她一路过关斩将,打败不少实力相当的对手,顺利地晋升到决赛。但在决赛中,她败给了中国选手李忠云,只拿到了银牌。其实,江崎史子与李忠云相比,也是实力相当、难分高低的对手。可是,她为什么无法获胜呢?

  江崎史子是这样分析其原因的:比赛进行到一半时,“搞不好会输”和“可能会失败”的念头瞬间在脑海中出现。这瞬间的预感,具有惊人的作用,简直压倒了四年来对金牌的渴望。这瞬间的预感,使“绝对要赢”的信念转变成了“可能要输”的沮丧。这瞬间的预感,致使她在比赛中分散了精力,丧失了斗志,结果自然错过了金牌。

  江崎史子深有感触地说,在体育运动的世界里,预感会创造现实,预感会转变为现实,预感会使胜负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一定可以做到”的预感,可以把“做不到的事情”转变为“做得到的事情”。与之相反,“做不到该怎么办”的预感,可以把“做得到的事情”转变为“做不到的事情”。

  心理学家认为,江崎史子提出的“预感会创造现实,预感会转变为现实”的主张,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为有什么样的预感,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并不局限于体育界,在其他的众多领域也都如此。拥有较多的“好预感”,就会有利于成功;拥有较多的“坏预感”,就会导致失败。“好预感”的结果,实质就是积极思维的结果。“坏预感”的结果,实质就是消极思维的结果。如果说“好预感”或积极思维是一只看不见的、操纵幸运的手,那么“坏预感”或消极思维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操纵不幸的手。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闫莉莉)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00后需要进行的性教育吗?如何开展才不会误导?

  好奇心得不到满足会“变异”   英国性心理学大师哈夫洛克·霭理士认为:孩子对裸体的认识越早获得越好。假如一个儿童在童年的发育时期,始终没有见过异性儿童的裸体形态,会引起一种病态的好奇心理;然后一旦突然见到异性成年人的裸体形态,精神上可以是一个痛苦的打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