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深度社交领域的应用



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与人相处过程中,失落、消极、迷茫、孤独…这些涉及精神层面和负面情绪的内容,常常造成个人压力的激增,带来幸福感的降低。如何给生活减压、如何让生活增加幸福感,这不仅是全世界的难题,多年来,也一直是学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萨特曾说“他人即地狱”,不过积极心理学家Peterson却说“他人很重要”。试想回忆你生活中的幸福瞬间,有多少是跟他人在一起的?积极心理学,在研究如何培养用户获得快乐和主观幸福感方面,成果颇丰。


积极心理学有众多定义,最普遍的定义是:“积极心理学是对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生活的科学研究”(Peterson,2008)。更进一步地解释,就是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感觉和行为的科学方法,强调优势而不是弱点,在生活中建立好的东西而不是修补坏的方面,让普通人的生活变得“伟大”。


一般来说,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包括:


1.对用户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最重要的目标,其他的小目标只是实现该目标的手段。训练和指导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改善用户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也不外如此。


2.增加用户体验积极情绪的频率;


3.帮助用户识别和发展自身的优势和独特才能;


4.提升用户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的能力;


5.为用户建立“希望”;


6.培养用户快乐和主观幸福感;


7.培养用户的感恩之心;


8.帮助用户建立以及维持与他人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9.鼓励用户保持乐观的态度;


10.教会用户如何仔细体会每一个积极时刻(MentorCoach,Peppercorn,2014)。


比之传统社交在满足人的口腹体感欲的建树,在精神层面的深度社交领域,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将越来越受欢迎。人与人之间通过积极的表达和正向的干预,社交也将逐渐从传统获得物质满足感的基础,进化到追求增加精神满足感的层面。,


从用户使用体验的角度来看,一款名叫hope的APP,有延用积极心理学应用成果之势。她通过为用户提供不同模式的陪伴,逐渐培养用户产生积极心态,进而解决精神压力,获得心灵的力量。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积极心理学在深度社交领域的应用。虽然这款APP目前的陪伴模式可能还略显单一(也许是因为产品迭代的考虑),但从她目前的用户所产生的内容,以及围绕这些内容所产生的鼓励、建议,和陪伴式的互动,你会发现积极心理学在促进人们保持乐观、改善情绪、建立“希望”等方面的影响力。


潜移默化中,积极心理学引流社交走向:积极建立和实现明确的生活目标这一方向。而不仅仅停留在传统获取约会、交易机会的层面。


积极心理学不是成功学,她更多地是建立在跟自己对比的基础上的,改变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做自己的主人,这些显然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要的积极心理。活成希望的模样,到你想去的地方。这是hopeAPP鼓励她的用户通过约定、信念、陪伴去最终实现的。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范畴。


积极心理学有很多值得学习和肯定的地方,但是,我们也不能对其盲目乐观。表面上,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让人永远幸福的学科,但实际上这门学科是探索什么因素会影响个体高质量生活(以及为什么高质量生活很难)。某些批判性观点实际上为改善积极心理学提供了很好的视角。与其去反驳这些观点,不如以开放的心态去仔细考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改善这一研究领域。


如果你对积极心理学有兴趣,除了使用hopeAPP和未来做个约定,也可以到网易公开课里面看一看。有一门哈佛大学的公开课,专门就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学习和应用积极心理学,正是丰富精神生活、体验积极情绪、提高生活幸福感的一种方式。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清华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增设青少年心理专线

  2020年1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面向全社会开通了紧急心理援助热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出乎意料的是,使用者很大比例是青少年。  清华大学心理援助热线最初开通的是针对不同人群的紧急心理援助热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