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

  2014年10月10日,是第2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导致人们精神问题越来越多。因此,保护和促进公共心理健康就成了一个全社会应当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诱发心理危机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突发事件。海啸、冰雪灾害、地震、空难、恐怖袭击等危机,会让人处在紧急的状态下,这时内心的平衡被破坏了,会出现心理的紊乱,比如焦虑、紧张、恐惧、压抑、痛苦等一些负面情绪。

  另一个来源是一些危险性的刺激引发人的心理失衡。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着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以使自己和环境能够和谐。当遇到一些重大问题或者小压力不断积累,直到积重难返,就会让人感到难以面对和把握,正常的生活秩序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让人们不知所措,甚至思维和行为都处于紊乱的状态,这就是失衡,即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危机。比如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懑情绪,有的可能自杀,或者把爱变成恨,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干预原则为与当事者充分交谈,指出恋爱和感情不能勉强,也不值得殉情,而且肯定还有机会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对拟采取攻击行为的当事者,应防止其攻击行为,指出这种行为的犯罪性质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一般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劝告可使当事者顺利度过危机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

  当遇到心理危机时,由于处理的方法不同,最后造成的结果也不同。一般有四种结局: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谎言不是你想测想测就能测

  很多人崇拜《别对我说谎》(LietoMe)中的莱特曼(Lightman)博士,因为他仅凭观察别人的言谈举止就能判断对方是否说谎。可在现实中,别说观察言谈举止了,就算把对方绑在椅子上时时监测他的各项生理指标,甚至放到核磁共振扫描仪里扫描其大脑活动,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