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1/20/2021

告诉大家一种心理学效应: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英语: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并刊于《The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不断效仿,甚至变本加厉。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户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心理学家就这个“引爆点”研究,地上究竟要有多脏, 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荒乱到底。

不少人盯着社会的阴暗面,结果自己的心灵也变得狭隘和阴暗,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社会上的一扇“破窗”。

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与此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所以我们要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犯罪环结(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姨父幕后助我出轨偷欢妻竟窃喜

口述/周航整理/夏莫在二十七岁的黄昏,和许青青坐在偌大的院子里,看着夕阳美景,说着曾经过往。门外传来一声车鸣声,接着三声大笑传入耳朵,不用猜,定是姨父来了。姨父穿着笔挺的西装,夹着公文包,笑得红光满面的坐了下来。他贼眉鼠眼地看了我一眼,将许青青支开:“上次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