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想法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一生



心理想法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一生,著名画家喻仲林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展出的一幅《牡丹图》被买走,两天过后,顾客打电话来要求退货或减价,原因是图上有一朵牡丹花正好画在了边沿上,人们都说这叫富贵不全,不吉利。喻先生听完解释后,故作惊讶的说:“哎哟!我可没想到叫什么‘富贵不全“’。我在动笔之前可是按‘富贵无边’来构思的。您愿意退就来退吧”。顾客一听这样说:“噢!原来是富贵无边,不退了,不退了。”


心理对我们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我们能弄懂其中一些规律,就可以帮助我们自己及别人更好的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物。



行为主义心理发展理论


这一节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讲解



1、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


2、华生的儿童教育观


3、华生论儿童情绪发展


4、华生论人格发展



1、环境决定论的发展


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界颜值最高的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ohnBroadusWatson,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



(这颜值,这眼神,影帝范儿啊!!)


(小鲜肉时候的华生)


    • 唉……长叹一声!


      你们以为华生就只是帅吗?我咬着后槽牙告诉你们:他不仅长得帅,而且是科学成就、地位、美女、财富、荣誉全部都得到的人生大满贯赢家。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他在行为主义心理学方面的一些见解。


      华生认为除了极少数的先天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的行为都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即环境决定论的影响。所以才有了他那句近乎狂妄的话:“你给我一打健康无缺陷的儿童,在一个良好的、由我作主的环境中,不管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地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和小偷”。


      一他否认遗传的作用,原因有三


      1、华生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刺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刺激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而刺激又来源于客观,和遗传没多大关系,所以行为不可能受到遗传影响。


      2、遗传上存在的差异并不能引起心理上的差异。所以遗传更不可能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起到作用。


      3、研究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行为的可控性,但遗传这东西是根本无法控制的,所以否认遗传因素就能提高对行为的可控性。即把不可控的屏蔽掉,剩下的就是可控的了,很有道理有木有。


      二他片面夸大环境的作用,原因还是有三


      环境能决定人的行为,我国的思想家孔子也是同意的,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可以看出孔圣人的观点是留有余地的。但华生就不一样了。他说:“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不要再和我争辩了,我手上是有足够的数据做支撑的,我有三条理由可以说得你们心服口服”:


      1、人出生后,生理特点是不同的,但每个人都只有一些简单的行为,复杂的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中学来的。特别是早期训练,后来个体行为的复杂程度也明显不同。华生的这个观点对开展儿童早期教育有重要影响。


      2、华生认为教育对人的心理有决定作用,至于原因他不想多说,他只想用行动证明给大家看,由此他那句名言又来了:“给我一打健康而无缺陷的儿童,让我放在由我控制的环境中教养,在这一打儿童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把他训练为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怎样,我都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一位医生或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或者是一个知书乞丐、小偷”。通俗来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想让谁当学霸谁就能当学霸,本身华生本人就是一个开了挂的学霸,所以说这话就更有底气了。



      这种狂妄的话不管放在哪个时代,受到批评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一方面否认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全把儿童当做没有思想的加工物体,每个人都能按照模子打造成想要的样子。另一方面他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使儿童被动的接受教育,忽视了教育必须以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为依据来进行。


      3、后天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华生认为学习的基础是条件反射,因此学习的决定条件是外部刺激,外部刺激又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不管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形成。


      说的很有道理,很有依据,真的无法反驳是不是,而且我们大部分家庭教育孩子也按照华生这个理论来实行,觉得把孩子放到好的学校,找个好的老师,报个好的培训班,帮孩子制定人生计划,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以后孩子的前途就真正的能成为父母想要的样子了。但是呢,很多人忽略掉了一点,人和动物、物品是不一样的,人是最多变的生物,TA有思想,有创造力,外界环境虽然能对行为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并不能起到完全绝对的决定作用。



      华生的儿童教育观


      1、教育标准要多样


      不能以一个标准来教育儿童,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来确定不同的教学广场。即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标准要多样化。


      2、不体罚儿童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不体罚儿童,不存在的。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还有现在自媒体流行的自古家长打骂孩子,老师责罚学生,已成通理,天经地义,君不见多少古代先贤伟人、英雄,不是被父母、教师“打”出来的。


      不得不说,“打”这种教育方式出发点是好的,目的也是好的,如果全盘否定,也就否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经验和成果。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交融”。人们已经慢慢意识到,一味的用暴力去对待孩子,只会造成更大的冲突,即使孩子能忍受,也会造成孩子懦弱隐忍的性格,更为极端的是孩子会养成一种暴力型人格,今后一旦爆发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华生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他认为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不应该有“体罚”一词,用”体罚“来教育儿童不科学且会对儿童造成伤害。


      3、培养儿童各种习惯


      儿童的习惯有情绪(或内脏)习惯、发音(或喉头)习惯和身体动作习惯。教育在培养儿童习惯时有重要作用,但需要注意儿童的年龄。


      4、幼儿培养目标


      幼儿的培养目标是:让他们成为快乐、自由、独立、有毅力、诚恳、有创造力、勇敢和自信的人。


      5、科学的性教育


      不可否认,国人的性教育是匮乏的,大部分人的性知识都是通过小黄片和实操学习的。


      很多父母和孩子看剧,遇到吻戏就会支开孩子或是立马换台,甚至会用双手去蒙住孩子的眼睛。孩子问及自己是从哪来的,好多父母都会告知是捡来的。而在学校,老师讲到生理课时,下面就一片起哄,老师尴尬症犯了,就只能丢下一句:”这节不讲了,你们自己下去自己认真看一看。”甚至,前段时间还出现小学性教育书本尺度过大被叫停的事。


      谈性色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可以说代代相传下来,一下子改变有点强求,但为了培养出一个具有健康开朗的性观念、懂得科学的性知识、能够控制自己的性冲动、懂得保护自己不受性伤害的孩子,科学的性教育必不可少!


      华生认为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得知道这5条。



      (1)儿童出生后,家长要注意不让孩子的生殖器接受不良的刺激。


      (2)要让儿童懂得性器官及其功能。


      (3)克服儿童及青少年的手淫习惯,要用言语进行开导和矫正。


      (4)指导男女儿童及青少年直接正常交往,不要只让他们局限于同性交往。


      (5)要在学校里,开设性教育课程,使他们正确对待恋爱、结婚和性问题。




      华生论儿童情绪发展


      华生认为,初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和爱。后来由于环境的作用,经过条件反射,促使怕、怒和爱的情绪不断发展。


      一、关于儿童的怕、怒和爱的研究


      1、怕


      初生的婴儿就有惧怕的表现:如突然的屏息、呼吸加快、闭眼、双手紧握或乱动、放声大哭等。


      华生认为引起儿童天生惧怕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突然的燥音,二是失去支持。其余的惧怕都是后天形成的。如怕陌生人、小动物、黑暗等。这些都是习得的条件反射。


      2、怒


      最初的愤怒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运动受到限制的天生反应。例如,一个婴儿被束缚,他就会挣扎、动手动脚、哭喊尖叫、脸色变青等,这是愤怒的最初表现。后来由于成人对孩子的限制,如强迫孩子穿衣、强迫孩子吃药、洗脸等,只要与儿童最初的身体受限联系起来,儿童就会被诱发出各种愤怒的情绪。


      3、爱


      最初对儿童皮肤的抚摸、抓痒、轻拍就会使儿童发出微笑,产生愉快的表情和行为。这就是天生的爱。这种天生的爱的情绪与儿童所接触的人联系起来,就会激发儿童情绪的发展。


      二、儿童情绪的发展


      华生以阿尔伯特为被试,通过条件反射法,研究其惧怕情绪的发展,该实验被心理学界公认为儿童情绪发展的一个经典实验,也是一个受到诸多批判的实验。


      因为阿尔伯特参加实验时,年龄仅7个月,实验结束时他的年龄为11个月。第一次实验时,华生给他一个小白鼠,他没有表现出惧怕的反应。正当他伸手去摸白鼠时,华生在后面哐当敲铁棒,孩子吓得躲被褥里;又放白鼠,还想摸,哐当敲铁棒,这回孩子直接吓哭了。


      为了不过分伤害孩子的健康,实验停止了一周,一周后,这个小白鼠再出现时,虽然没有了刺耳的哐当声,但阿尔伯特已经不敢接近它了,再以后,就算给队阿尔伯特的不是小白鼠,而是一只小白免,一件毛大衣,甚至是看到圣诞老人的白胡子,他也开始哭泣。——证明,恐惧是习得的。



      后来这个恐惧泛化的倒霉孩子怎么样了?有传说他的恐惧症又被华生通过行为主义方法治好了,这并不属实,华生是制定了恢复方案。但孩子吓成这样,家长想想不对劲,抱走不让华生来搞了。而且这孩子并没有健康长大,六岁的时候脑积水死掉了。


      这项实验很成功的研究了儿童情绪发展,但它违背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即伦理性原则,实验以成长中的儿童做为被试,让其形成心理惧怕,使其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受到诸多批评。


      综合以上,我们也可以发现,我们所熟知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惊弓之鸟”也说明了人和动物通过条件反射,都会习得恐惧这种现象。再比如我们很多人会莫名的惧怕一些东西,或是讨厌一些事物,却找不到害怕的根源,而在催眠师的帮助下,找到内心深处的惧怕来源,经过心理疗愈,有的人从此就能直面恐惧。



      华生论人格发展


      华生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系统,即动作的总和。它是后天形成的。了解人格最可靠的方法是对其进行长期的系统观察,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特征。


      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呢?华生认为,它是人的各种习惯系统的产物。习惯的形成与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环境可以影响和支配人的行为。


      小结:本节讲的内容很少也很简单,主要就讲了华生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儿童教育观,儿童情绪发展观以及人格发展。


      环境决定论主中,华生否认遗传的作用,夸大教育和环境的作用。儿童教育观中,华生认为,儿童的教育标准要多样,儿童教育不应该“体罚”,要培养儿童各种习惯,幼儿培养要有目标,儿童教育中,科学的性教育必不可少。


      儿童的情绪发展观,华生认为初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爱。后来这三种情绪会因环境的作用,经过条件反射不断发展。


      华生论人格发展,他认为人格是后天形成的,它是一个人的行为系统,即动作总合。要了解一个人的人格,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观察,这样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特征。

      文章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