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名也最受争议的心理学实验



在这项研究中,大学生们被指派在模拟监狱里扮演“囚犯”或“狱警”。实验开始不久之后,“狱警”就开始虐待“囚犯”了,这意味着外部环境会催生邪恶。这项研究的作者,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在结论中指出,如果将无辜的人放到特定环境中,给予他们超过他人的权力,这些无辜的人会开始滥用权力。而如果把人放进没有权力的环境下,他们会被迫屈服,甚至疯癫。


斯坦福实验丨PhilipG.Zimbardo

许许多多的心理学入门教材都引用了斯坦福监狱实验,往往都不加评判。它是大量电影、纪录片和书籍、电视节目和国会证词的主题。


然而,其研究结果其实是错误的。


大错特错。这不仅是因为伦理问题和具体数据的缺失,更是因为欺骗。


斯坦福实验

Medium上一篇新发表的文章揭露了这一切。这篇文章考察了此前未公开的津巴多录音,采访了当年的被试,最终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证据:“狱警”的残忍其实是受引导而得出的。文章还指出,实验当中最使人难忘的瞬间,也就是一位囚犯蜷缩着放声尖叫,其实是囚犯的表演。其中一位“狱警”说,“我把它当成了一次即兴练习,我以为自己当时在做研究人员希望我做的事。”


杰夫(津巴多的学生,扮演典狱长的角色):基本上,你一直是有点在背景里不活跃。这一部分是我的问题,因为他们点名的时候,你说你想坐在外面,我确实同意了。诸如此类的。但是我们挺希望你能活跃一点积极参与。因为狱警必须心里明白每一位狱警都应该变得“强硬点”。然而到目前为止……


狱警:我确实不怎么强硬。


杰夫:所以呀,你必须得尝试变得强硬起来。


狱警:是吗,我感觉拿不准。


杰夫:诶,这事儿是这样的,我说的强硬就是你得为人坚定,而且必须要干预采取行动,诸如此类。这个实验能不能成功,狱警的举动十分重要,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个东西看起来像一个监狱,而它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狱警的行为。


斯坦福监狱实验的结果多年来一直在受到仔细审查,许多人认为,比起严谨的科学,这更像是戏剧化的展示,是学术界的真人秀。(何况,这个实验进行到一半就中断了。)现在,这一新的曝光又激起千层浪。它不再能证明权力位置本身可以导致残忍,而是表明权威人士如果想要实施残忍行为,可以说服别人听从他的指令。


斯坦福监狱实验发生地的标牌丨Eric.E.Castro

“底线是:服从并不是天然的、盲目的、无可避免的。”社会心理学家杰·巴维尔(JayVanBavel)发推说。“津巴多不但把这一点搞错了,而且他的公开言论还误导了成百上千万人。”


“我们必须停止颂扬这项研究了。”人格心理学家辛明·瓦沙(SimineVazire)发推表示,“这完全是反科学的,把它从教科书里删除吧。”


很多其他心理学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这些著名实验也有问题

最近,许多经典实验的结果都被曝光是错误的,它们要么作了假,要么已经过时。近年来,社会科学家开始面对旧研究都需要重做的事实,这就是“重复危机”。(斯坦福监狱的实验重复惨不忍睹。)


这些心理学实验也正在被重新评估:


棉花糖实验:什么样的小孩子能忍住不拿第二块棉花糖?这一实验指出,幼儿早期的延迟满足能力越高,在以后的人生中就会越成功。然而,新的研究发现,如果棉花糖实验有更大的样本数量、更好的实验控制,那新结果和原结论并不相符。


“强盗洞”实验:这个50年代进行的实验里,研究者操纵夏令营里的小男孩们形成敌对的派系。科学记者吉纳·佩里(Ginaperry)发现,“强盗洞”其实就是把一个失败案例重做了一遍,但研究者从没在论文中提到过那个“失败”案例。

“强盗洞”实验的参与者丨Carolyn,MuzaferSherif

莫扎特效应:莫扎特效应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戈登·肖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大学生在听完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后马上进行空间推理的测验,结果发现大学生们的空间推理能力发生了明显的提高。

人远远没有开发大脑的潜能:任何时刻,人最多都只利用了大脑的10%。

自我损耗:意志力是有限的精神资源。

米尔格伦电击试验:权威人物让被试对看不到的可怜人施加看上去致命的电击。佩里的调查发现,研究者没有遵循实验设计,他们还有可能胁迫过被试。

米尔格伦电击试验丨PACIFICSTANDARD

成见威胁:少数群体和被诽谤的社会团体在测试中表现不佳,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变成某种刻板印象而焦虑

社会启动效应:人们看到让人想到“老”的词(例如:疗养院)会降低步速,说明我们的大脑能被不知不觉地“启发”想法和行为。

面部表情回馈假说:仅靠活动嘴部附近的肌肉就能使人更开心,表明身体如何反馈大脑去感受何种情绪。

但是,即使这些实验结果已经受到了质疑甚至否定,它们也一直存在于大众意识中,以及心理学的教材和教学中。现在,是时候解决这种滞后了。

 


将心理学变得更可靠

科学里经常出现的事情是,一个观点最初亮相的版本被人铭记——不管是在学术圈里,还是大众文化里。但科学不该是这样的!科学进程百折多舛,反复无常。当我们沟通时,应该摒弃任何重大研究都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想法。科学家们都明白这一点,但研究机构往往不支持他们重复旧的实验,只支持他们追求能够吸引注意的新的科研项目。(记者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他们把一些无足轻重的小研究炒得天花乱坠。)


谢天谢地,还有一群科研学者,他们致力于将心理科学变成一门更可靠的科学,争取所有实验能够重复。他们甚至还成立了心理科学改进协会来处理这些问题。


心理科学改进协会丨improvingpsych.org

后续研究的结果大多比原来的研究更少些戏剧性,但是对于探索真相却更有用。其实并不是说斯坦福监狱实验在教学中不应占有一席,它本身就是很有趣的历史。像津巴多和米尔格拉姆这样的心理学家都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他们的实验某种程度上都在尝试解决纳粹崇拜的问题。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心理科学中不计其数的研究都在围绕它。


假设教科书和教室执意不提重复问题的话,我认为他们并非在抬高心理学,反而是贬低了它。传授解决“重复危机”的办法,实则是在教导学生自我修正才是科学的本质。这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科学观,科学应该是可重复的。


作者:BrianResnick


翻译:夏天


编辑:EON、Ent


编译来源: Vox,TheStanfordPrisonExperimentwasmassivelyinfluential.Wejustlearneditwasafraud.


译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一个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