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理念流传甚广,然而其实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心理学是一门讲究实证的科学,而科学的检验标准是具有可观测性、能够被重复的验证,而无法被重复验证的都属于伪心理学。那么,哪些生活常识属于伪科学的范畴呢?
1、星座
许多人见面了都会问对方“你是什么星座的啊?”,甚至有的人会在和某个人相处不愉快时,将原因归于星座,认为“我和他的星座不合”,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星座理论认为,十二星座分别代表着十二种性格特点、为人处世的方式。还有一种星座运势的说法,认为某些因素会影响到我们某个阶段的运行。
然而,星座基本上是不靠谱的,它只是利用了人们的一些心理,例如巴纳姆效应。关于这个效应有一个有趣的实验,研究人员让一群人做了同一份量表,做完之后,他拿出两份量表的结果(其中一份是参与者自己的真实结果,另一份是大多数人的平均结果),然后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个结果是描述自己的。结果发现,大多数参与者选择了大多数人的平均结果,认为其更能代表自己的情况。
同理,星座也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往往采用一些大众化的、具有平均性质的描述,让我们觉得关于这个星座的描述确实很像自己。这种笼统的预测也会让我们有一种预言实现的错觉,其实,如果你看看其他星座的描述,你就会发现,这些描述你同样符合。因此,我们常识中认同的星座,其实是难以量化、难以实证检验的玄学。
2、孩子的智商、情商绝对遗传于父母
一些人会觉得一个人的智力、情商等特质是遗传于自己父母的,所谓什么样子的父母就会生出什么样的孩子,是几乎不会改变的。其实这种生活常识是不准确的,认知心理学上关于遗传与教养的研究发现,我们虽然与父母有着基因的相近性,但是人类的大脑是有可塑性的。
特别是在幼年时期,大脑的可塑性最强,我们所受的培养与接触的环境,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智商、情商的发展。因此,父母基因的作用不是绝对的,还会与后天的培养与生活环境共同左右,智商与情商都是通过后天努力可变的。
关于神经科学的研究也表明,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大脑中的神经元之间的连结会增强。也就是说,当你想学习训练某种技能时,只要你不断的去学习、去练习,大脑里关于这项的神经元功能会变得更强,正所谓熟能生巧。因此,我们的大脑是可以通过学习等过程改变的,而不是生下来就一成不变了。
3、原生家庭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弗洛伊德认为,成年后的很多问题都是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的。然而,这种生活常识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我们后天会接触很多新的环境,遇到许多人,他们也会影响我们的性格。并且我们个人的认知、学习也会对我们产生作用。
因此,原生家庭的影响往往在我们的童年早期,而不会永远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只要我们愿意去努力,完全可以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大学生人际交往须注意的事项 与社会相比,大学是一个相对纯净的“象牙塔”,可同样离不开人际交往。如今,随着大学的日渐开放,大学生与社会交往的日渐增多,社会上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活中也有投射。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