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说当人出生的时候,本性是善良的,三字经当中不也说人之初性本善吗?但是,研究心理健康的专家认为,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善良都要在后天进行培养,而天生的善良并不是真正的善良。为什么这么说,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在日本畅销书《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中,“没有尽力帮助过别人”成为不少人抱憾终身的事情。相比,善良的人很少后悔,因为他们活得坦然,这也是善良给予他们的回报。不妨从现在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生活中时时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这会让你的身心都受益。
制度和法律上的完善不可或缺。英国教育专家指出:“只有先保护无偿施救者的权益,他们才会做出见义勇为的举动。”著名的《好撒玛利亚人法》,也称《无偿施救者保护法》,是美国、加拿大、欧洲的法律条文,是给伤者、病人的自愿救助者免除责任的法律,目的在于使人做好事时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因过失造成伤亡而遭到追究,从而鼓励旁观者对伤、病人士施以帮助。但在我国,相关法律还有所缺失。
善良性格需后天培养。《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但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的善良性格约有5%来自于基因,而男性的这一比例只有2%。所以,家长要从小注重培养孩子善良的品质。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让孩子学习、模仿如何关心、帮助别人,同时学会向关心自己的人表示感谢。
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了解的就是,善良并不是有求必应,别人有什么困难,你都要尽力的去帮助。有的时候,善良也要学会拒绝他人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你感觉对方的请求违背了自己的原则,那么你就可以大胆的去拒绝。就算拒绝别人,你依旧还是那个善良的人。
(责任编辑:zxwq)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首先必须交代一下,这里不是谈“色情”,词序不一样,往往内涵也变了,正如“感性”与“性感”两者不一样那般。夫妻是惟一合法的伙伴。但相处久了,这种“性”可能成为了一种例行的“公事”或“义务”,有的夫妻还硬性规定每周期的某一天做“那事”,这都有可能破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