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单身狗”一词可谓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频繁的词汇,而有单身想法的男男女女也越来越多。据笔者身边了解,大部分适龄男女都是单身,并不是没有合适的人,而是不愿意恋爱,或者说怕恋爱,排斥恋爱,不知道怎么恋爱。今天的社会如此,那古人对待恋爱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天我们就简单的聊聊,侃侃大山。
据传在原始的母系氏族时期,那时候的男女想恋爱是很粗暴的,哪个成年的的女孩子有心仪的意中人了,只需要拿根棒子打晕拖回屋洞里即可。说出来有点可怕,但现在很多人在恋爱上可能缺乏的就是这种迈出一步的勇气。但不是说让大家打晕拖走,那就不是恋爱是耍流氓,违法犯罪的。但这种野蛮的粗鲁的方式却一直延续到周王定礼,在此之前的婚嫁大都是掠夺婚、买卖婚或是交换婚,当然也有两情相悦的自由婚姻。到了周王定制了周礼,才是婚嫁恋爱有了具体的程序和规范,但也只是要男女婚嫁要有媒人,也就相当于证人,恋爱方面男女还是有很大的自由的。只是奴隶社会性质导致着阶层差异巨大,很多买卖人口奴隶也导致着底层男女在恋爱上困难还是比较多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延续的买卖婚与交换婚已不能满足社会各阶层对婚姻成立方式的不同需求了:富有的奴隶主家庭的子女,光以财货的多寡来论婚嫁已不符合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交换婚对他们的局限又过大;赤贫的奴隶本来就只是由主人指配成婚;平民家庭也由于境况不一,子女多寡,面临着诸多择偶障碍。社会的发展,礼治的需要,都迫切要求奴隶主贵族用一定的制度来管束人们的婚姻大事,于是,聘娶婚制这一绵延中国历史达数千年的最重要的婚姻成立方式应运而生了。聘娶婚,简而言之,是男子以聘的程序娶妻,女子按聘的方式出嫁。聘娶婚的最重要的特征,即通常谓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妁,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谓斟酌谋合二姓之好的意思。媒妁的作用,在《礼记·曲礼》中是这样说的:“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清,故日月以告君,斋戒以告鬼神,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以厚其别也。”说的直白点就是男女恋爱自由基本不存在了,都是包办婚姻,很多男女在结婚之前连面可能都没见过。婚姻完全成了联系双方势力或者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了,完全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的,当然有些特殊的亲上加亲,表哥娶表妹这种情况另算。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在古代同样适用。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从奴隶社会到了封建王朝社会,阶级矛盾虽然存在,但不至于像奴隶社会那么夸张。生活条件好了,男男女女在恋爱上慢慢的也有了一定的自由,人们已经不太需要靠联姻来维持生活或者势力了,那在婚姻上父母也会一定程度上遵从儿女的意见。但也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家族父母,富家少爷和小户女子的恋爱还好,虽不一定能娶为正室,但在一起应该还是能办到的。但若是富家小姐和穷小子,那就得看她爹疼不疼女儿愿不愿意棒打鸳鸯了。先秦两汉时期民风开放,男欢女爱,情投意合。一对男女双方看上了就可约会。约会时,女方除了送男方彤管(茅草)外,还可以送男方枕头,当然送枕头比送茅草更有意思。一对男女钻进隐蔽处卿卿我我。野合时枕头就派上用场了,完事后女子将枕头送给男子作为信物。人们还取了个挺形象的名儿,叫抱枕之约。抱枕之约并非空穴来风,有史料为证:《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桑间濮上意思是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后来指淫靡风气盛行。成语“桑间濮上” 就是这意思,即男女幽会。
盛唐时期可谓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恋爱最为自由开放的时间,富足的生活,开放的社会环境,不在像之前那么打压人欲。“娼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这首诗歌写出了唐朝自由的爱情生活。唐朝对女子婚前贞操并不十分计较,失身而又另嫁也视为常事。婚前性行为、婚外恋较为普遍。如当时的才女晁采与邻生文茂时常以诗通情,并乘机欢合,晁母得知后并不过分谴责,而是叹曰:“才子佳人,自应有此。”于是为他们完婚。女子与情人私奔之事也时有发生,如台州女子肖惟香与进士王玄宴相恋,私奔琅琊,住在旅舍中。唐人对婚外性行为并不认为是奇耻大辱,反而当作风流韵事。只要两情相悦,爱怎么玩怎么玩。夫妻双方离婚另择佳偶的事也十分常见。
到了宋代,由于宋王朝的重文轻武出了一群大儒,继而出现的程朱理学,改变了中国的学术思想以及风俗制度,也使古人在自由恋爱上出现了巨大的困难,所有的婚嫁都开始要遵循所谓的古礼。虽然经济条件在历朝历代都是排的上号的,但受制于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女婚前想见面约会基本不太可能了。再往后的明朝,女子的守贞是特别重要的,她们甚至有守节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思想,所以明朝的一般女子恋爱、出嫁在历史上的被束缚程度是相当的高。任何时候在嫁娶这件事上都有门当户对这个说法,明初礼教森严,规矩尤其多,妇女穿衣要朴素,日常行动要谨慎,基本不出门,关在家里学女红,把男人伺候好就是模范。小姐们都被束之高阁,想约会情郎就比较麻烦了,但受一些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各大小姐也是为了幽会情郎用尽了浑身解数。例如买通丫鬟帮情郎翻墙头爬窗户的有,趁着初一十五拜佛烧香人约小树林的有,但大都困难重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晚民国。
总之各时期的社会风气对于自由婚姻恋爱的看法不同,所以婚姻恋爱的观念也各式各样。在当今如此崇尚自由的今天出现不愿恋爱,不愿婚姻的情况估计也大出先辈们的意料,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交流评论。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现在当人们提起外遇时已经能处变不惊了,大家已经熟悉了外遇这个词。由于外遇现象的大量存在,它已经是人类婚姻的伴生物;而且“外遇”现象包含了十分复杂的社会——家庭——个人的心理内容,考虑到它的现实性,有人主张以宽恕的态度对待之,而不主张激化矛盾,加剧冲突。 外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