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台湾受伤的社会心理也须重建

“八八水灾”重创台湾,造成山河变色,灾民流离失所,农渔灾损严重,即使非属灾民的广大台湾人民也饱受惊吓,灾后社会群体心理似有受伤倾向,以致灾后集体性的焦虑症候群隐然出现,对全力展开救灾重建的当局之批评,遂流于“三个不够”─不够理性、不够客观、不够专业。

灾后集体焦虑症候群之所以直如土石流,其来也速,其势也猛,若非媒体名嘴说三道四,对当局一味指摘;若非政治人物口水乱喷,对当局一味攻讦,又何以致之?然而,谁来批判批评者?亦即,媒体名嘴满口胡柴,怎不见有人站出来制止?政治人物见缝插针,又怎不见有人站出来反制?是以不由让人觉得,莫非社会公义也毁于“八八水灾”?

所幸“八八水灾”即将满月之际,终有学者说了一些公道话。日前,政大公企中心举办“大学的社会参与─防灾救灾计画”,政大讲座教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钱致榕,在论坛直指,灾后台湾社会已陷入“滥情”又“理盲”情境。这位台湾出身、在美陆台享有学术地位的教授,虽未指名道姓,但显然认为名嘴和政客是始作俑者。

有关“八八水灾”之救灾和重建,名嘴和政客喜欢和“九二一地震”做比较,认为当年李当局、扁当局救灾效率如何,如今马当局救灾效率又如何,评断马当局不如李当局、扁当局。然而,诚如钱致榕所言,洪水迅猛而发,土石流暴厉而来,在短短几秒内就灭了村、夺了人命,有人批评马当局未掌握救灾“黄金七十二小时”,根本是外行话。

重大天然灾害发生后,当局境遇总在“做到流汗被嫌到流涎”中轮回,在名嘴“满天下”、政客“塞倒街”的今日,马当局境遇艰困甚于从前,也就不难想见。在批评者“一支嘴胡累累”之下,竟然爆出“马总统”应该下台、“刘阁揆”应该下台、“内阁”应该大改组的言论。殊不知当局首长都鞠躬下台,浩繁重大的救灾重建,谁来主其事?

在庞大的舆论压力下,即使压力来得有些无厘头,马当局也难以抵挡,而不得不做出“内阁”改组。但“内阁”改组幅度是大是小?批评者还是有话说,指应“内阁总辞,全面改组”。马当局强调“完全执政,完全负责”,“外人”岂能肆意干预?正由于马当局是各方压力的首当其冲者,被叮得满头包,现下台湾仿佛只有“中央”当局而无地方当局。

值此“内阁”改组前后,各种相关评论必然喷涌而出。然则,“八八水灾”发生之初,“马总统”到底应不应该发布紧急命令,即已议论纷陈,却每见言不及义。事实上,救灾重建、治水防洪须由“中央”及地方当局紧密配合各司其责,所需庞巨之经费有赖“中央”统筹调度,“立法院”顷通过的一千二百亿特别预算,从提案到完成审查则有草率之嫌。

救灾重建与治水防洪应有全面性的规划,马当局政策之订定和决策之执行,或许予人手忙脚乱、步调不协的观感,其所以致此,实与名嘴和政客“照三顿骂”有绝对关系。名嘴和政客不时添乱,徒然加剧社会群体心理伤害程度,“夫病已深,欲求干久之艾,固难卒办”,灾后社会心理重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zxwq)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培养乐观的孩子父母要做好榜样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乐观和悲观是天生就有的,很多情况下是由基因决定的。其实不然,孩子乐观或者悲观的性格塑造特征,很多情况下是受父母的影响,特别是孩子心理健康情况还不是很成熟,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所以培养乐观的孩子,父母应该从自身做榜样。乐观地对待孩子,等于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