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但是许多人在这个开始的季节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有关专家指出:春季是忧郁症的高发季节,也是自杀的高发季节。应当确保人们的心理健康,避免类似悲剧发生。
许多抑郁症患者在春季都有自杀的倾向
◆自杀在瞬间产生基础却在长期积累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人。在抑郁症患者中,5成以上在春季有自杀倾向。
有关专家说,自杀行为发生是在瞬间,但其行为产生的基础往往是长期积累而成的。面对同样的挫折、困难,有人能应付自如,有人却走上自杀道路,这与个人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挫折承受能力密切相关。
◆青少年和妇女是高危人群
李豫成表示,两类人群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一类是应对挫折的“心理抗压能力”较低的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尚不成熟,对于各类挑战和压力还不能充分适应,且容易受到感情的困扰;第二类是处于更年期的妇女,由于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舒服的身体反应。
有关专家介绍说,自杀的主要内在因素有生理因素、遗传因素和精神疾病因素。
首先是生理因素。绝大多数大学生正处于生物医学所划定的“青春期危机”时期,各种激素大量分泌,对心理状态也产生巨大影响。导致心理不平衡、冲动性高亢,容易发生自杀行为。其次,是遗传因素。人体大脑中的血管紧张素不足,则自制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偏激行为。而血管紧张素是由某种基因直接产生的。第三,是精神疾病因素。和自杀最直接的精神疾病就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如有抑郁倾向的人应多进行体育运动,可培养多种爱好取向,培养积极人生价值观。另外,有精神疾病患者,尽快到专业医院就诊,药物治疗,积极进行心理疏导。
(责任编辑:zxwq)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两个人的交往,已经到达渐入佳境的阶段,她总喜欢在气氛很好的时候,问一些假设性的问题,每一个问句前面都是“如果有一天”,例如:“如果有一天,我因为公务要离开你一段很长的时间,你会不会等我?”……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算有耐性,都会一一地响应。而且都是用近乎“甜言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