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为什么没做贼也心虚呢?

   办公室有人丢手机了,这本来不关老郑的事,但在同事对此事议论纷纷时,他感觉大家是在议论自己,心里就像真的偷过手机一样忐忑不安,面红耳赤不说,大热天里还出了一手的冷汗。这样的表现自然被敏感的同事察觉,开始把怀疑重点转移到他身上。这样一来,老郑更是张口结舌,想一死洗清白的心都有了。

  虽说像老郑这样极度惶恐的情况并不多见,但是在类似的情境下,人们心中的不安和心虚却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其中的原因可以通过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来解释。在1991年中国留学生卢刚校园枪击事件发生后,有项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比较了中国人和美国人对此的评价。结果发现:中国人偏好将结果归因于环境,多强调当事人面临学业、生活压力而又孤独无依,最终情绪崩溃而杀人;而美国人则偏好将事情归因于个人,强调当事人性格严重缺陷,杀人是必然结果。

  这揭示出了一个普遍规律: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的评价也都遵照外界的评价标准,久而久之,甚至将外在标准内化为了自己的标准。这样,在受到、或者仅只是遭到他人的怀疑或批评时,尽管很不公平,我们却也可能会习惯性地、不由自主地认同别人的怀疑、批评。所以,明明心中无鬼,却也难以做到心中坦然。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面对这类问题呢?首先, 《君子行》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尽量避开可能引起嫌疑的情境最明智。其次,过分依赖和顺从环境,会导致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毫无立场、缺少主见,严重的甚至可能产生社会交往障碍。因此,虽然要顺应本国的社会文化,但也不妨学一学西方人,勇敢地坚持自己信奉的准则、维护自己的尊严。

{心灵探秘}更多精彩文章

微笑与性使智商变得更高?

心跳不一定代表爱慕他?

为什么人心理都爱窥探隐私?

不怀仇恨,得到快乐!

害羞是公共卫生问题?


                                                    (责任编辑:田文波)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成功可以是另外一种样子

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是一项英雄之举。但是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大约有近五百名职业和业余登山者曾向珠穆朗玛峰发起过冲击。而真正登临世界屋脊的,却还不到其中的五分之一。 对于英雄,人们习惯的记录下他们的名字,国籍,史册上会有他们的一页,他们是英雄。而那些没有登…

首页

心理咨询

情感倾诉

心理论坛

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