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1/27/2021

抑郁症,不是崔永元的“特权”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称,21世纪对人类最大的疾病威胁不是癌症,不是艾滋病,而是抑郁症。这个病,你也许不了解,但也不会陌生,因为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白岩松都曾经得过。

  现今的社会,竞争激烈,节奏过快,无法回避的生活、工作压力等,都会带来巨大的抑郁症潜在危险,甚至危及生活和生命。

  一般人挥别抑郁症会求助心理专业人员或依靠药物,不过根据美国研究指出,阅读疗法也具有十分不错的效果,不但对饱受抑郁症之苦的病人有疗效,也可以大量运用在治疗与抑郁症的预防上,而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引进出版的《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即是此类自助书籍中的首选。美国科学研究结果显示,在阅读这本书4个星期后,大部分抑郁症患者的情绪都有极为明显的改善。其对抑郁症患者治愈率甚至高达70%,且持续3年未复发,不能不说创造了一个奇迹。在一定程度上,其疗效甚至超过了抗抑郁药物的效果,但要知道,书中提倡的“新情绪疗法”这种非药物疗法,可是没有令人生厌的副作用的。它也是美国和加拿大的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学家最常“开药方”给抑郁病患者的书籍;并且在一项全美调查中,500名美国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在1000本自助书籍中挑选最有用的书,其更是荣登第1名,被誉为“30年来抗抑郁第1权威读物”!

  也许你在想,抑郁症离我还远着呢。其实不然。任何人都可能由于心情郁闷而出现抑郁。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有挫折和失败,如很多人都会经历高考落榜、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利、丧失心爱的人等形形色色的人生难关,或者其他各种痛苦。每当遭遇到这些事的时候,我们都会体验到抑郁、悲伤、痛苦,甚至绝望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很好地处理而继续消沉下去,就会成为抑郁症的开端。

  这些年,患抑郁症的影视界名人也是屡见不鲜,张国荣、陈琳都折翼在抑郁症上;崔永元,白岩松等,都是被抑郁症光顾过。更不用说郑秀文、蓝洁瑛、陈坤、陆毅、韩红、杨坤等。

  事实上,抑郁症一直是全球最致命的公共卫生问题。抑郁症的发病范围极广,几乎已成为精神病领域的流感,但抑郁和感冒之间却有一个残酷的差异–抑郁症会致人于死地。有研究显示,近年来自杀率不断上升,其程度令人震惊,甚至连儿童和青少年都未能幸免。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抗抑郁药物和镇定剂的销量高达几十亿盒,但死亡率仍在节节攀升。

  这听起来似乎让人非常沮丧。但好消息是,抑郁症虽然是一种病,但它在健康生活中绝不是不可避免的。更重要的是,患者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来战胜它。要知道,思维决定情绪。而错误扭曲的认知,则导致抑郁情绪。在《伯恩斯新情绪疗法》这本书中,作者戴维・伯恩斯医学博士在认知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20多年的临床和研究心血,总结和创造出一套系统的抗抑郁疗法,向患者展示快速、有效地克服日常不良情绪的治疗技术。

  书中首先提供了一个测试抑郁程度的量表,通过这个表,你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自己处在抑郁的什么程度;之后,作者伯恩斯博士提出导致抑郁情绪的罪魁祸首–“10大认知扭曲”,包括:1.非此即彼思维;2.以偏概全;3.心理过滤;4.否定正面思考;5.妄下结论;6.放大和缩小;7情绪化推理;8.“应该”句式;9.乱贴标签;10.罪责归己。在这个基础上,作者有针对性地提供一整套的在临床中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技巧,如“消极思维日志”让你随时随地分析自己的消极想法有何扭曲之处,以及该如何理性反应;“利弊分析表”从动机角度来治疗负面感受;“想像成功法”则运用戏剧性的夸张手法来改变自欺态度;“愤怒程度问卷”,帮你了解自己的易怒指数以及调整技巧。最终帮助患者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认知”,自己对自己进行认知疗法,摆脱情绪混乱的困挠和痛苦,拥有良好的情绪即是一剂治疗抑郁症的灵丹妙药。

  本书不流于学术分析,在说明治疗观点的同时,作者也辅以大量的案例,因此全书内容相当生动,行文也十分通俗易懂,在阅读之际即能逐渐转化“坏心情是无可避免、无法摆脱”等根深蒂固的想法。

  可以说,《伯恩斯新情绪疗法》是一套治疗体系,更是一整组的工具;也是一本可以自检抑郁程度并自救的指南型心理治疗书。这本书以其独有的实际效果,赢得世界各地抑郁症患者的拥趸,畅销500多万册,风靡全球。它将提供:

  4周左右的系统化的自我阅读和练习治疗体系。书中辅以大量测试、练习,帮助患者逐渐谙习一些特别行之有效的理念和技巧,来战胜不良情绪,如忧郁、焦虑、悲伤、挫折、内疚、紧张、羞愧、自卑、孤独。

  22个简单有效的原则和技巧。深挖抑郁背后的情绪根源,学会掌控日常摇摆不定的不良情绪和自我否定行为,从而帮助人们安全渡过生命中的每个低谷,让每个人的心灵天空清新明朗。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父母不要成为孩子的“被告”

    父母是给予孩子最多爱的亲人,孩子的成长过程,孩子的每一点发展都伴随着父母真挚的爱。可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事实:父母往往又是使孩子受到伤害的”恶人”,成为孩子的被告。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个课堂是家庭,第一位老师是父母,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