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春运从1月19号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随着一批批的返乡大军,我国一年一度的大型人口流动秀正火热上映中。春运压力使得回家成了一件惊心魂魄的大事,但殊不知在人群中,却也有着这样一群不愿回家的人。
在广州打工3年的小陈最近也为此来到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在心理咨询室的小陈,微微低着头,他告诉心理医生,虽然明知一票难求的局势,但小陈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屡次拖延订票的事宜,而且越临近过年,他却没有丝毫的喜悦,反而是低落的心情和烦恼的表情。这些反常,更让小陈旁边的朋友担心,他们好心地提醒他,会不会是得了抑郁症了。
实际上,小陈的情况并不是抑郁症。相反的,像小陈这种情况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对春节回家充满了烦恼与恐惧。对他们来说,与其混进春运大军辗转奔波地回去团圆,倒不如一个人留守都市,享受一份冷清的自在。他们的恐惧,非对回家本身有所抗拒,而是在节日回家的种种烦心事折磨之下,一种潜意识的情绪反应。这一类人,我们称之为都市恐归族。
恐归族的恐归心理,可分为表层与深层来看待。表面上看来,是种种的压力所致。一是经济压力,忙忙碌碌工作了一年,最该收获的时刻,但回家的车费、年礼、红包却让人望而却步;二是社会压力,过年的气氛,当然少不了一些亲戚长辈的期盼,而今在外仍然一事无成,怎能回去见江东父老;三是情感压力,春节七天乐,也少不了父母逼婚这一出,婚姻大事是头等大的,却也是最头等痛的。相比以上种种烦恼,或许更多人的内心会倾向于选择留守都市,至少还能缓解工作压力,充充业绩。
从深层的角度看,恐归,是异地打工族的一种都市模式化后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弱化和自我实现内在需要的缺失。小程是个在外打工的工作狂,一年到头都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在他看来,春节回家更像是一种应酬,每天走亲戚访朋友,比上班还辛苦。像他这样人工作高能,但在人际关系上却不一定能像他的业绩那样好。长期的工作,会弱化人的社交能力,甚至于连与亲戚拉家常的能力也所剩无几。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工作了一年的人们,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无法面对家中的一切,无法让家人甚至自己认同在外的生活状态,相当于给内在需要交了一份白卷。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恐归的原由可以人人不同,但恐归却不是一种可取,或者说不得不取的心态。中国是一个传统大国,春节更是一个民俗大节。有很多理由让你恐归,却有更多的理由让你乐归。那如何调节心理,拥有一个乐归的心态呢?
一是消除消极暗示,积极展示自我。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害怕别人发现自己不成功或是认为自己不成功。所以,不够成功的人往往会自己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觉得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回家会没有面子。其实,回家过年是家人的团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应该把它当作一个展示或显示自己财富的平台。
二是珍视社会支持系统,获得生活动力。
家永远是心中最好的港湾,家中的亲戚朋友会无条件支持你,成为你宝贵的社会支持系统。无论在外面受了多少苦,过年回家,家人会给你关怀和温暖,团圆的气息会让你忘却一年的疲惫。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有了亲人的关心和祝福,相信你会更加有动力去努力拼博和奋斗。
分析完原因,调整好心态后,今年,你还恐归吗?
专家简介:
余晓洁:心理医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现于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科工作。曾接受过系统的完形心理学培训,擅长运用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等多种治疗流派,结合运用团体治疗、心理剧等多种形式对各种神经症、青少年问题、家庭关系问题进行咨询与治疗。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冷落遗弃感 有的老年人退休后,觉得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权力,生活中没有了迎来送往的热闹,觉得不能再在职权的舞台上“操作表演”,心里便会产生萧条冷落之感,这种失落的心理缠缠绕绕,挥之不去,如同被人抛弃后那种难受。 分析与调适:由于自尊心过强,同时受虚荣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