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中学生的不良行为

如何改变中学生的不良行为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许多行为和性格特点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这时期的青少年很容易出现不合乎社会标准的不良行为,如何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和行为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和家长而言,要和青少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几个基本原则需要注意:即积极关注、尊重、真诚与同感。同感是指教师、家长要设身处地地去体会青少年的内心感受,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之中。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下面就具体的几种方法进行介绍1.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例如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咆足”现象而使强化失效。3.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某学生身上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地出现。此时我们可以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例如,有人曾用行为塑造法让一个缄默无语的孩子开口说话。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替代强化的含义是:当事人(学习者)因榜样受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辅导教师的示范,他人提供的示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5.处罚法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消一个愉快刺激。6.暂时隔离法当儿童不良行为发生后,我们将他立即置于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直到定时器响了以后方可离开。暂时隔离意味着奖励、强化、关注、有趣活动的中止,因而从性质上说,属于方法5中后一种惩罚。实施暂时隔离法的要点是:(1)此法适用于纠正2-12岁儿童的冲动性、攻击性、情绪性及充满敌意的不良行为;(2)选择一个无聊的、刺激单调而又安全的地方作隔离地点;(3)使用定时器,隔离时间遵循“一岁一分钟”原则;(4)暂时隔离期间不与儿童交谈和争吵;(5)定时器响后,立即结束隔离,并询问儿童被隔离的原因,但不要求儿童道歉与保证。7.自我控制法在上述各项行为改变技术中,强化、惩罚、回避诱因等均是由他人实行或建议实行的。而自我控制则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其好处是:强调当事人(学生)个人责任感,增加了改善行为的练习时间。

来源:《小学教学心理学》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强迫症状不等强迫症

强迫症属于一种强迫型人格障碍,其根源主要来源于心理压抑。当一个人在生活中曾经遭遇到某种心理创伤,没有得到有效的康复而压抑在心灵深处时,在遭遇精神压力的时候就容易产生焦虑,并以强迫症的方式出现。几乎每个人,特别是在童年时代都出现过某些强迫性症状。据统计,在强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