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恋爱 · 11/28/2021

弱智儿童不良行为的特征分析

弱智儿童不良行为的特征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北京市海淀培智中心学校

KK【正KK文】

KK摘要K本研究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对245名弱智学生进行测试并与851名同龄普通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弱智学生在不良行为项目上的得分明显高于普通学生。弱智学生中出现率较高的不良行为依次为攻击行为、情绪不稳定、退缩、反社会行为、对抗行为、不良说话习惯和不良口腔习惯,出现率较低的不良行为分别为不可信赖行为、刻板与自伤行为。多项不良行为与年龄有显著相关。而各种不良行为基本上无性别差异。

KK*KK*KK*

KK1987年国家教委曾明确提出,培智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任务是有效地补偿弱智学生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为使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围绕这个目标开展的弱智儿童教育必然要把适应行为训练列为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以往有关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言语、动作、生活自理、劳动和职业技能等方面,而对个体良好社会适应所必须具备的行为控制和调节能力的研究则十分缺乏,为此,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拟通过对弱智学生不良行为特征的分析,为这类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及良好行为的建立提供依据。

KK一、方法

KK1.被试

KK(1)弱智学生K从海淀区培智学校和宣武区培智学校的弱智学生中随机抽取。共245人,其中7岁组19人,8、9岁组各25人,10岁组15人,11岁组30人,12岁组37人,13岁组27,14岁组30人,15岁组37人。整个弱智学生样本有男生144人,女生101人。

KK(2)普通学生K从北京市中华路小学和第三十三中学的学生中随机抽取。共851人,其中7岁组110人,8岁组106人,9岁组84人,10岁组104人,11岁组111人,12岁组107人,13岁组104人,14岁组85人,15岁组40人。整个普通学生样本有男生432人,女生419人。

KK2.测量工具

KK以儿童适应行为量表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内容如表1所示。

KK表1K儿童适应行为量表的各大项目和条目?

KK(附图K{图})

KK注:*第一部分内容已另文讨论,请参阅《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第四期

KK3.研究步骤和方法

KK本研究采用测验法。先对评定者(被试的班主任或家长)作有关评定方法方面的辅导,然后将量表发给评定者,让他们按要求对被试逐条进行评定,最后用SPSSKforKWindows统计软件包对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探讨弱智学生不良行为的特点。

KK二、结果与分析

KK1.各种不良行为的出现率

KK将量表第二部分(即不良行为部分)不为零的被试加以统计,结果发现,弱智学生几乎百分之百地属于这一类,见表2。这些数据表明弱智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率(得分不为0)是非常高的,弱智学生基本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

KK表2K弱智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率(%)

KK年龄组KK百分比

KK7KK100.0

KK8KK96.0

KK9KK100.0

KK10KK93.3

KK11KK100.0

KK12KK100.0

KK13KK96.4

KK14KK90.0

KK15KK94.6

KK进一步统计分析弱智学生在各大项目上不良行为的出现率,我们发现,在弱智学生中出现率较高即比较容易出现的不良行为依次为攻击行为(71.6%)、情绪不稳定(69.1%)、退缩(66.7%)、反社会行为(62.6%)、对抗行为(58.3%)、不良的说话习惯(55.2%)、不良的口腔习惯(50.4%)、不适当的人际交往方式(47.7%)和古怪的行为(41.2%),而出现率较低的不良行为分别为不可依赖行为(27.5%)、刻板与自伤行为(30.3%)(见下图)。

KK(附图K{图})

KK图1K弱智学生出现各种不良行为的百分比

KK注:7―攻击行为;8―反社会行为;9―对抗行为;10―不可信赖行为;11―退缩;12―刻板与自伤;13―不适当的人际交往方式;14―不良说话习惯;15―不良的口腔习惯,16―古怪的行为;17―多动;18―情绪不稳定

KK2.与普通学生差异的显著性

KK将弱智学生在各大项目的分数与普通学校同龄学生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KK表3K弱智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各大项目实得分数的t检验

KK(附图K{图})

KK(附图K{图})

KK(附图K{图})

KK表3显示,除不可依赖行为外,弱智学生在各个不良行为项目上的得分均高于同龄普通学校学生。如果按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的年龄组数(最多为9个组)排列,由高到低这些项目依次为不良的说话习惯(9)、攻击行为(8)、反社会行为(8)、退缩(8)、不适当的人际交往方式(7)、不良的口腔习惯(7)、情绪不稳定(6)、对抗行为(5)、古怪的行为(5)、多动(5)和刻板与自伤行为(3)。由此可见,总的来说弱智学生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比普通学生明显严重,但在某些方面,如不可信赖行为,两类学生基本上无显著差异。另外,在刻板与自伤行为上,两类学生的得分均较低,差异也不十分明显,因此对弱智学生的不良行为要作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KK3.各种不良行为的性别特征

KK对各年龄组男女弱智学生在各大项目的分数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除10、14岁年龄组外弱智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均无显著性别差异(见表4)。因各年龄组样本人数较少,10岁和14岁年龄组出现的性别差异可能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

KK表4K各种不良行为的性别差异检验结果

KK(附图K{图})

KK表5K弱智学生各种不良行为与年龄的相关系数

KK(附图K{图})

KK4.各种不良行为的年龄特征

KK表5中的数字表明,弱智学生的攻击行为、不可信赖行为、不良口腔习惯、古怪行为、多动等与年龄有显著相关。除不可信赖行为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上述多项不良行为的严重性有所减轻。

KK三、讨论

KK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弱智学生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具有某些共同特征。首先,受情绪因素影响:其突出特点之一即表现为情绪的极不稳定性,弱智学生爱发脾气,经常无正当理由地情绪波动,遇有挫折即泄气或把过错归于别人;常常出现攻击行为:以语言、表情、手势吓唬人,用武力攻击人,毁坏自己和他人的财物;对抗行为:主要指对教育和学校的指令随意地和无理由地对抗,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从指令等等;反社会行为:如干扰别人,妨碍别人的活动;其他如对事物表现出极度的冷漠、胆怯、退缩。虽然每个弱智学生的行为表现不完全相同,但这些行为无不与情绪控制和调节能力差有关。造成弱智学生情绪控制调节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在生理上,弱智属于病理的范畴,情绪不稳定可能与弱智患者大脑结构或机能的不健全有关。在心理上,由于智力发展落后,造成弱智学生认识能力低下,对周围事物及许多行为准则不能正确理解,所以,其行为常常是非理智的,容易受原始情绪所支配。

KK其次,弱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弱智学生常常有不良的说话习惯,如大声自言自语,冲着别人大声说话和喊叫,学别人说话等;有不良的口腔习惯,如流口水,咬衣物或其他不能食用的东西等;采取不适当的人际交往方式,如说话时离对方的脸太近,对着别人的脸打呵欠等不礼貌行为;与人交往过于亲热,如搂抱,与人身体紧密接触等;同时随着个体的不同产生其他许多古怪的行为。这些行为其内在因素自然是因为弱智学生本身智力低下,认知能力差,难以理解与人交往的尺度和分寸把握。另一方面,也往往是由于弱智学生在家庭里的特殊地位造成的,有些家长出于怜悯之心而对弱智儿童过分迁就、宠爱,看到不良行为不及时予以纠正,久而久之便变成了习惯;另一些家长则对弱智儿童失去信心,让其放任自流,因而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若不加以克服,必然会使弱智学生难以适应社会。

KK第三,弱智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基本无性别差异。在普通学校中,女生一般比较听话,行为问题较少,而在弱智学校中,无论是攻击行为,还是其他不良行为习惯,女生和男生一样均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一点应引起弱智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KK第四,弱智学生的多项不良行为具有年龄特征,随年龄的增长,攻击行为、不良口腔习惯、古怪行为、多动等均有所减少。攻击行为是弱智学生中最严重、最具普遍性的,也是对群体对社会危害最大的,攻击行为的减少说明弱智学生情绪趋于稳定;多动行为的减少说明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了;不良口腔习惯与不可理解的古怪行为的减少显示了弱智学生理智行为的提高。以上种种现象皆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弱智学生的智力也在缓慢地增长,理解能力、认知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在逐步增强,而不断的、锲而不舍的、持之以恒的教育应当在这种变化中起着决定作用。如果没有教育的因素在这里起作用,我们无法解释弱智学生向善向好的方面转化是因为什么。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即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不可信赖行为如说谎、作弊、编造假情况等也在增长,它从反面证明了儿童智力在提高,因为不可信赖行为与直接攻击行为相比较更需要智力的因素。弱智儿童内部的这些变化对教育工作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KK此外,由本研究我们还看到,弱智学生的不良行为既带有普遍性又具有严重性,这就决定了弱智教育的特殊性。普通教育中“抓中间,兼顾两头”和班级授课的做法对某些弱智学生可能是不适合的,因此必须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弱智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KK1.在教育思想上要把非智力因素放在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所有儿童都是重要的,而对于弱智儿童来讲,它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弱智学生最重要的发展任务是在成长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融合于社会之中,适应社会,被社会认同,最终能够自食其力,而弱智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影响他们融合于社会的最大障碍,克服这些不良行为,实施道德、礼貌、意志力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应当是弱智教育中的一个很关键、很重要的任务。

KK2.提出要求既要明确又要及时。在与弱智学生第一次接触时就应当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应该按什么行为标准行事。越早让弱智学生了解这些行为准则,他们的良好行为就越容易建立,而不良行为习惯就越容易预防或克服。

KK3.在教育目标与内容上应当强调具体和细致的原则,这是由弱智学生自身特点决定的。首先是具体,一切的教育目标和内容都应当是直接、清晰和可以执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当是单一的,一切复杂的、难以理解的指令都会使他们产生对抗,难以取得成效。细致则是指要把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作多层次的分解,以达到具体、明确。

KK4.教育教学方法上坚持不断强化,长期重复的原则。弱智学生由于智力上的缺陷,情绪起伏不定,自控能力差,健忘,所以弱智教育是更加艰苦的,必须不断地予以强化和长期地反复和坚持,即使是最基本的教育也应当这样。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原则在弱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KK参考文献

KK[1]陈云英等主编:《特殊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KK[2]哈拉汉和考夫曼著(高卓、张葆华译):《异常儿童特殊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1992年版

KK[3]柯克和加拉赫著(汤盛钦、银春铭主编译):《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KK[4]杨晓玲主编《儿童精神障碍及行为问题的矫正》,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

摘自《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01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情人就在办公桌对面

精神出轨成纠缠 以前的柳玉,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温柔一样美,可现在,她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你说她单纯吧,她又那么刻薄,你说她有心计吧,她又那么幼稚。她的变幻莫测让我左右为难,几次想彻底离开她,可一看到她第二天哭肿着一双红桃眼睛出现在办公室里,坐在我的办公桌对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