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Depression),在西方被称为“蓝色隐忧”,是神经症的一种。有数据显示,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而在中国仅有2%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心理治疗。
“由于民众缺乏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对出现抑郁症状者误认为是闹情绪,不能给予应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更易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专家表示,虽然抑郁症发病率很高,但却不可怕,因为它可防可控。
专家:
抑郁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
生活、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往往容易情绪紧张,形成抑郁。当抑郁症出现时,植物神经系统就会紊乱,进而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紊乱,从而出现各种疾病。对此,专家表示,虽然抑郁症的危害不容忽视,但也不必恐惧。
谢海燕介绍,抑郁人群有一些简单易行的“自救”方式,比如平时多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适量的体育运动会有助于心情好转;面对矛盾和冲突,应保持豁达、宽容的心态;不要以过高的期望值来对待人生,对自己的能力必须有正确认识,凡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主动寻找它积极的一面,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 ”
谢海燕表示,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对待抑郁症,应该像对待感冒或其他疾病一样,坦然、主动地寻求医生的帮助。只要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调整,绝大多数患者很快便能走出抑郁的阴影。”
寻因:
抑郁很易被忽视
谢海燕表示,有些抑郁症患者由于抑郁情绪隐藏得比较深,容易被身体的其他行为所掩盖,因此叫做‘隐匿性抑郁症’。“患这种病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也说不清楚。比如,原来喜欢打球的人,再也不想到球场上去了;
原来很勤快的家庭主妇,却让桌子上摊满了碗筷而懒得去洗刷;原来精力充沛的上班族,现在却常常感到浑身乏力,无法胜任以前的工作,对生活失去信心等。这些都是隐匿性抑郁症的表现,需要医生仔细询问才能发现。”
此外,有关研究还发现,门诊抑郁病人常见三大主诉除了情绪(90%)、疼痛(90%)外,还有表现为胃肠/心血管症状(87%)。谢海燕指出,长期失眠也会导致焦虑及抑郁、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抑郁症和睡眠障碍,长期以来这两种关系被忽视,许多抑郁症患者因此被延误诊治。”
疼痛?
原来是“抑郁症”作怪!
市民李先生近4年来经常觉得背痛、胃痛,而且疼痛部位有时发冷,有时又发热,十分难受。他先后接受了针灸、拔火罐、服药等治疗,病情始终不见好转。
同样,今年58岁的市民余女士几年来胸部一直闷痛,曾先后接受两次冠状动脉造影及其他相关检查,始终找不出症结所在,只能靠强效镇痛剂止痛。对此,余女士感觉非常痛苦,自认为得了无法医治的怪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抑郁症一般有两组症状:一是心理症状,二是躯体症状。”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副教授谢海燕分析,从李先生和余女士的症状表现,应为抑郁症的躯体症状。
有调查显示,43%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疼痛。“重度抑郁发作患者中,伴发疼痛症状者比无疼痛症状者的抑郁程度更加严重。”
谢海燕指出,表现为躯体上的“痛”,已成为我国抑郁症患者的特色,“这与我国国民含蓄的性格有关,情绪的过分压抑无处宣泄,只能通过身体机能表现出来。”
Tips:
你有这些症状吗?
专家指出,抑郁症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心情不好。一个人情绪低落,但过两天就好了,这就不是抑郁症。如果你有以下症状中的四项,而且持续两周还不能缓解,并影响到平时的正常生活,应及时找心理专科医生咨询。
★兴趣丧失,没有愉快感;
★精力减退,常有无缘无故的疲乏感;
★反应变慢,或者情绪容易激动、亢奋,也容易被激怒;
★自我评价过低,时常自责或有内疚感,这也是导致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对一些日常生活小事也难以决断;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据研究,80%抑郁症患者具有睡眠障碍);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性欲减退。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没有电话,可耳朵里经常听见自己手机在响。手机明明已关机,竟还会“听到”自己手机的铃声。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甚至心跳加速。【我有同感】 类似的情况正困扰着许多白领,这样的病人已占心理科门诊的近三成。专家表示,这些就是“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