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恋爱 · 11/29/2021

对心理、行为异常小学生调适的个案研究

对心理、行为异常小学生调适的个案研究—-绍兴市教育科学2003学年规划研究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1、人的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层面构成的。因此,素质教育的内容就应包括生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社会文化素质教育三个方面。其中,心理素质不仅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小学教育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基础工程,为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举止文明的接班人,我们应切实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归宿点。2、当代社会中主流文化和多元化文化并存,复杂的社会现象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学校教育,也使家庭教育面临理想化教育和现实化教育艰难抉择。更由于各种社会化问题的侵扰,当代小学生中出现了具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率10%–12%)和异常行为反应的。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应该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指导学生如何预防心理障碍的教育上,集中到帮助学生如何消除不良心理反应以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上。鉴于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具有的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关注该类学生的成长,并在被个体自身认识的前提下,由班主任指导调整其心理、行为异常态势,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具有较积极的社会意义。3、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心理、行为显现异常的学生,在智力因素或活动能力等方面却不一定输于其他学生。因此教师的任务是“及时地剪去枯枝,杀死害虫,让学生的发展“结出丰硕的果实”(马卡连柯语)。二、国内外和本课题有关的研究综述1983年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主持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课题的研究。与此同时,我国一些学者(如叶广俊、骆伯巍、徐建成、郑日昌等)和研究机构(如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等)也开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报告。1985年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等人首先在校成立了心理咨询与测量服务中心,并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和客观形势的需要,心理服务开始推向中小学校,很快为中小学领导、教师和学生家长所接受。这些学校通过讲座、个别辅导等方式,处理和解决了一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学习、考试、挫折、人际交往、青春期适应、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困惑。1990年以来,许多省市相继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学术组织,开展地区交流,得到了相应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在一些地区的中小学中,也成立了”心理辅导课题组”、”心理辅导站”、”心理咨询室”、”心理保健站”等等。

三、课题的界定1、“心理、行为异常”中的心理异常包括焦虑、抑郁、多动等症状的心理障碍,行为异常则指表现为攻击性强,习惯性撒谎,偷窃、逃学及对电脑、游戏机等具有非情感依赖的异常行为。2、调适是指采用积极的干预策略针对异常的心理反映和特殊行为进行监督、调控,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反思,使他们的心理行为逐渐与正常学生的心理行为相接近或减少发事次数。3、本课题研究采用的个案研究指对班级中较为特殊的个体的心理、行为所做的记录、分析、教育、研究等工作。个案研究的方法及原则方法:访谈调查法2、行动研究法3、观察法4、内容分析法5、经验总结法原则:1、发展性原则: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此,在该项研究中我们应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被舆论刻上了各种印记的孩子,相信他们愿意并能够向好的方向转变。主体性原则:在调适过程中,始终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并增强学生对心理、行为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成功教育原则:及时记录学生进步的点点滴滴,使他们在细小的成功行为和点滴的转变中舔尝到成功的喜悦,转化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和心理素质的动力。协同性原则:研究要求取得各学科老师的支持和参与,重视其他学科对学生心理调整和行为转化所能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该类学生能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四、研究目标和内容目标:1、使在小学阶段就呈现出心理或行为异常现象的个别学生得到系统、有效的纠治,促成健全人格的形成。2、班主任能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施行干预措施并记录在案,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个体情况变异及时调整干预的形式或手段。督促教师努力探寻更为有效的调适方式及策略。3、促使家长改变固有的教育方式方法,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工作,为学生争取良性循环的家庭教育氛围调查表明,仅我校庆同校区,符合研究要求的对象就不下20人,这样的学生已经成了班主任工作中令人头疼的大问题,耗费了班主任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而该类学生对其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是令人担忧。因此,在针对实际问题对行之有效的干预策略及时予以总结,加以推广,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操作性强的成功范例。五、研究内容:心理指导:对学生个人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包括:家庭情况、症状表现等,并根据这些情况分析导致心理行为异常的主客观原因。掌握他们心理波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和相关的心理辅导资料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干预。情感教育:小学生的情绪、情感处于急剧发展时期,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景性,适时的、适当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际关系的指导:一般而言,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的人际关系往往较糟糕,积极引导他们融入群体,尽量为该类学生创造相对民主且严明的人际交往网络,以期他们在交往和活动中完成相互碰撞、互补、最终与大众融合的过程。自我教育的指导:提供自主性较高的参照对象,依据个体自主活动―班级民主评价―个体获得经验—调整自主活动方向的程序,促使学生发生内化反应改善学生的自主品质,形成良好的自省、及时进行自我调整的意志品质。忍耐挫折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应付刺激、增强心理承受力,从而避免行为失常、具备坚强的意志。进行情感调适的指导。使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增强情感调适能力,从而避免心理失衡、培养和谐的情感。

《对心理、行为异常小学生调适的个案研究—-绍兴市教育科学2003学年规划研究课题》一文已被“中国德育资源网”整理收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人常做噩梦

  日前,一项调查显示,在4589名网友中,有32.5%的人一周至少做一次噩梦,37.7%的人每月做一次以上,半年一次以上的占29.2%,仅0.6%的人从未做过噩梦。   糟糕的噩梦也是全球人都有过的经历。德国睡眠研究所最新调查显示,在4000多名德国人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