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恋爱 · 11/29/2021

《佛门管理》作者:文明其行为非常其思维

《佛门管理》作者:文明其行为非常其思维http://book.sina.com.cn2007年10月18日15:07新浪读书
《佛门管理》作者:文明其行为非常其思维

  当今社会上有一个呼声――我们需要信仰。

  信仰的本身就是一种选择――选择了一条路、一盏灯、一个守则,或者是一根沟通心灵和精神的专线。也正是因为这种选择,在原则上规定了我们的生活观念、态度和生活方式,将有别于其他人,所以,选择的本身就是一条自我成就之路。走在这条近乎虚拟的自我修正之路上,路的蜿蜒、曲折、广狭、远近,乃至明暗,都会因为行路人的自我心态和付出而受到控制。

  如果是一盏灯,那么,在你做出选择、出门的时候就已经递到了你的手里,为你照耀着眼前的路,好让你走过一截必须经过的幽暗,并在其间陪伴着你,减少孤独;在没有见到光明的时候,这盏灯就是希望。在茫茫黑夜之中,我们步履蹒跚地在幽暗的峡谷里穿行,到处潜伏着诱惑、彷徨、恐惧、无奈和懈怠,于是,我们需要行为和信念的指南,以免误入歧途。

  今天,我们所讨论的是,如果选择要走一条自我修正之路,那么,我们需要牢记那一本交在我们手中的行为和信念守则的全部内容――有所说,有所不说;有所行,有所不行;有所想,有所不想。如果您是佛教徒,那么,这些规定就在您需要履行的佛制戒律里。

  《佛教遗经》说:“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所谓戒,就是制度,而于个人的奉行与遵守,则是一种自愿的选择。

  《西游记》中白骨精为了自己能够长生不老而要吃唐僧肉,第一次与孙悟空交锋的时候,白骨精被孙悟空打了一棒,摇身一变,化作一缕青烟遁走了。孙悟空追赶白骨精之前,在地上划了一个圈,对他师父、八戒和沙僧说:“我离开的时候,你们坐在圈子里,不要出来。只要不出圈子就没有妖精能伤害你们。”

  但是,孙悟空离开以后,白骨精却化做一个送饭的姑娘来引诱八戒,把唐僧师徒三人骗出了孙悟空划定的圈子。唐僧师徒三人险些丢了性命。而这个危险的出现,则是由于没有听悟空的话。

  孙悟空划的那个圆圈是一个界限,是可以保证安全的限制。孙悟空用金箍棒在地上一划,就把那一片地从整个深山老林的险恶环境中隔离出来了,变成了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身在其中就能够获得安全的保障,没有性命之忧。孙悟空离开后,三个人只要不走出圈子,就不会有危险。

  从这个意义上讲,“界”本身就是一个限制,同时也是一个选择。这是一个具象的界、一个有形的界。如果在我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上也划出一个“界”来,那么,这个非具象的圈定就是人们的道德行为规范;在宗教范畴内,也就是“戒律”。

  戒律是一种自我完善和神圣化的保障,所以,佛教徒出于自我修正、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成就的需求,在选择了自己的信仰之后,同时也就自觉地选择了一个规范化的自我制约。

  对于一个自然人来说,人人都喜欢希望自由,不喜欢被约束、被管理。但是,佛教徒因为从原则上了解了这样一个观念――自然的状态是无法生存的,所以,他们从内心里就会自觉地生起一种信念:人需要自我约束,而在自我约束之力不足的时候,就需要外在的、共同遵守的公共规范来帮助我们――帮助我们约束我们的语言和行为。这是真正的佛教徒能够遵守社会制度、严守佛教戒律的内在逻辑。

  也正是因为这个内在逻辑的作用,佛教徒会自觉地“求戒”――请求制度和规范来管理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保障自己的自我成就。而“戒”的本质,实际上就是这个“界”的哲学化。

  因为,戒分为两大范畴――规定应该作为的“作持戒”、规定不应该作为的“止持戒”。所以,戒律就原则上具有两大作用范畴――禁止和鞭策。在我们觉得疲惫了、彷徨了,心生懈怠、无奈和恐惧,或者因为四周的诱惑而动摇的时候,我们随时可以拨通每个人都拥有的一条心灵和精神的专线,倾听我们所需要的抚慰和鼓励,而后接着再走,直到走出幽深的峡谷,证见自我的光明和成就。

  佛教的教育是生动而活泼的,这在禅宗的接引方式上可以看得很清楚。佛教极其注重人的个性,但是,同时又强调行为的规范。这似乎是一对矛盾,然而,这一对“矛盾”在佛教内部却能有机地并存着:行为符合规范是对社会人的基本要求。但是,如果人的思维、观念都被规范化了,那么,人就没有了创造力。而规范的管理及其创造力的保持是佛教寺院,乃至其他宗教教堂管理历千年而不朽的实质所在。

  因此,对于佛教而言,由戒律和破除执著的经典共同架构起来的佛学系统,就在时时告诫人们,要“文明其行为,非常其思维”,以确保自身的创造力。否则,就只能遭遇到当头棒喝。这样的理念在佛教寺院管理中通行至今。

  如果您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注意到了“世界上有年逾千载的道场,却少见千年的企业”这句话,那么,无论是会意还是不屑,都不妨有这样一个观念在思维的音弦上拨动一下:是吗?如果现象确然,那么,又是为什么?

  企业管理与培训也能够像寺院管理一样,“将纳税、福利员工、捐赠社会慈善作为事业,将建立有效管理作为家务,从而完成企业自身的神圣化”吗?

  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将在书中――进行细致的讨论。

  衷心地祝愿所有人――所有能够主宰自己所在环境的人,所有能够、正在准备能够,或者希望能够规范自我行为――管理自我并成就自我的人,以及正在翻阅这本书的人。因为,阅读成就了我们之间的交流,交流的同时,我们又一起亲证了值得我们思考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慧曼  2007年6月12日于北京寓所

  (编辑:生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男人如何调节职场恐惧心理

核心提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浮躁和功利,人与人之间有着太多分不清的是非真伪,以至于我们对“朋友”的称谓产生了畏惧。那么,真正的朋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的一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朋友呢? 美国作家帕尔指出,“不要指望一位密友带给你所需要的一切。”另一位作家汤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