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异常,天灾时有发生,很容易引发大面积人群的心理创伤。根据灾难心理卫生理论,每一位见证灾难的人心理上均会被灾难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灾后心理变化特点及简单的自助方法。
创伤后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情绪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也是心理活动的背景灯。它能够最快反映出个体的心理状态。遭受创伤后,首先出问题的就是情绪,表现为恐惧、悲伤、紧张、焦虑、愤怒、自责、无助、绝望等。在情绪异常的情况下,其他心理活动,如思维、记忆力等均会受到影响。
思维 主要表现为大脑反应变慢、犹豫不决、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难以作决策。
躯体 心理有问题,也会影响到身体。对于部分不善于表达情感、长期压抑情感的人,可能不能及时觉察到自我的心理变化,反而躯体不适成为创伤后的唯一症状。其实心身一体,躯体的求救信号实际上也是心理发出的。常见的躯体症状有疲倦、失眠、肌肉疼痛(例如无故头颈背痛)、心悸、恶心、食欲改变、腹泻或便秘以及性欲改变。严重时还会出现与应激相关的躯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甲状腺功能亢进、哮喘病等。
人格 若创伤后未得到及时心理干预,上述心理问题可能固定下来,逐渐对个体人格造成影响。遭受创伤者逐渐出现退缩、不愿接触人的现象。儿童易出现行为问题,不服管教、顶撞、逃学,或胆小、过于温顺;成人可能不愿工作、丧失信任感,难以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从而影响人际交往、婚姻家庭关系。
除了以上常见的心理应激表现,在严重创伤性事件后,心理活动还会出现以下特殊表现:
1.对创伤的反复体验。创伤虽然已经结束,但由于它的刺激过于强烈,个体难以从中解脱,会出现反复不由自主地回忆创伤事件,或者经常梦到灾难事件。回忆和梦境往往栩栩如生,会再次出现当时那种强烈的恐惧、无助感,让人异常痛苦。
2.逃避反应。创伤之后,不敢接触与创伤有关的刺激或情境。例如地震后,不愿回原来居住的地方,不愿与人谈论与地震有关的事,甚至不愿听到地震这个词。
3.高度的警觉性。由于受惊,创伤后一段时间内,个体对周围环境保持高度警戒。如容易被声音吓着、入睡困难、容易惊醒、心率加快、血压高、丧失食欲等,表示机体尚未获得安全感,从心理到身体仍然处于紧张戒备状态,似乎随时准备应对不可预测的灾难。
创伤后心理问题与时间的关系
创伤后有可能立即出现心理反应,也可能当时没有任何异常,而在几个月后或多年后才表现出心理障碍。前者为急性应激反应,后者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反应 在强烈精神刺激之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就出现症状,一般持续1~2天,多数在一周内消失,最长不超过一个月。
1.主要表现:对周围事物警觉,易受惊吓,注意困难,严重焦虑、惊恐,反复回忆或在梦中重新体验创伤场景,回避重见相关情景。同时有睡眠障碍、易发脾气、注意力不能集中、坐立不安、感到无助、回避交往等。
另外,在创伤发生的当时或之后,有些人还会出现意识分离症状,即情绪反应并非常见的惊恐、悲伤,反而显得异常平静、麻木、平淡,甚至目睹亲人死亡却缺乏情绪反应,似乎与己无关;或者对周围现实感知不真切,朦朦胧胧如在梦中;或者干脆不记得全部或部分创伤事件,出现有针对性的遗忘。其实,这种遗忘属于个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以在短期内避免个体遭受更大的心理创伤。
2.个案: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引发了海啸,当天,20多万生命瞬间被海浪吞没。在国际心理救援队接手的个案中,有一名12岁的女孩Ann。海啸来临时她和母亲、弟弟正在沙滩上嬉戏。当几层楼高的海水迅猛异常地扑来时,Ann的母亲唯一能做的只是紧紧把Ann和弟弟搂在怀里。之后,Ann奇迹般地生还了,而母亲和弟弟了无踪影。救援人员小心翼翼地接近这位女孩,准备随时抚慰她的悲伤,却发现Ann若无其事,她平静地向人们询问母亲和弟弟的下落,甚至没有流一滴泪。大家都惊异于Ann的冷静坚强,只有心理医生们忧心忡忡。因为有迹象表明,海啸的灾难并非对Ann毫无影响,而是被Ann强行压抑进潜意识中:海啸后每晚Ann都会做噩梦,大叫着“妈妈”从梦中哭醒,然而在白天清醒时Ann似乎完全忘了这些梦。这是灾后心理问题更严重的情况,因为Ann的意识和潜意识已经发生了分离,如果不能及时整合,潜意识中的创伤体验很可能要伴随她今后的一生。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毕业照上你笑了吗?这个笑容很重要,可能预测你的婚姻状况和寿命。照片上的笑容能反映稳定的人格特质和潜在的情绪状态,笑容还可以传染你周围的人,影响你的工作生活氛围。不管这个研究是不是靠谱,毕业照上笑一笑多年以后都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呢。 每年的毕业季,毕业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