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1/30/2021

怎样诊断孩子的“感情饥渴症”

  有一名学生成绩一般,不受人们重视。但在一次生病住院时,老师和同学们都去看望他,还送他一束鲜花;科任老师到病房给他补课。之后这个孩子在日记中写到:“生病真好。”显然,生病让他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意义。以往多少年中没有得到关爱、温情与友谊,在住院期间一下子都得到了,体验到从来没有过的幸福。这说明,该生曾患“感情饥渴症”。据说,这种心理问题有相当的普遍性,这与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品德教育多是表面的、灌输的,缺乏能打动心灵琴弦的震撼有关。

  在道德教育中,道德认知、道德感情和道德行为是缺一不可的。但在现实中,道德认知有余,而道德感情和道德行为就有些缺乏、甚至是缺位。这就形成道德教育结构的不合理。一个学生,如果在道德认知(思品课)上考分很高,但他很少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也不知道如何对别人付出爱,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或缺乏道德能力的人。

  一个孩子的“感情饥渴”若得不到关注与疗治,他就会到学校以外的世界去寻求种种“刺激”,而成为“问题孩子”或“危险孩子”。偷盗、抢劫或日夜沉迷在游戏机房里或打架斗殴的孩子,多因在家庭、学校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受到批评过多,而成为边缘人。有的孩子甚至已经脱离主流社会群体,成为犯罪者。

  那么,如何治疗孩子的“感情饥渴症”呢?一般的做法是:(1)帮助孩子改进学习方法;(2)为孩子创造展现才能的条件和机会;(3)引导孩子读诗、童话和其他好的作品,从文学中获得美好感情;(4)引导孩子经常地参与游戏、文体活动,老师在与孩子们的共同活动中建立友情;(5)进行家访,与家长交谈孩子的优点和殷殷期待;(6)抓住一些时机进行感情投入,如孩子生日或生病或考得不好时;(7)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向家长送喜报或发贺信;(8)和孩子一起散步、谈心。

  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关爱的动作,一句温暖的话语,都会让孩子感动。只要有一颗爱心,对学生施爱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随机的,并不难做到。有一位女教师,一天放学时下大雨,她请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到家里吃面条,这名“差生”感到无尚光荣。初中毕业后,他成为一个企业的老板,每逢春节他都会去看望他的班主任。他说,一顿面条的记忆和恩情,将鼓舞着他勇敢面对人生的一切困难。但现实中有不少“差生”却不那么幸运。被判无期徒刑的李奇说:“恐吓改变不了人,只有感动才能改变一个人。”

  其实,不仅“差生”患有“感情饥渴症”,一些优秀生因为成绩好、听话,老师真正与他们在情感上的交流也很少。马加爵成绩优秀,却杀人犯罪,就是心理与人格缺陷造成的。高分而缺德者,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更大。但我们的教育,长期存在“重智轻德”的弊端,这对国家民族所造成的隐患将是巨大而长远的。所幸的是,党和国家现在非常重视未成年人教育,这将给惠及后代、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教育事业带来无限生机。

  孩子由爱父母、师长,逐步扩大到爱祖国和人民;由接受爱,到学会付出爱;在人的成长的长河中,幼小时有母爱呵护着,稍大时由父爱滋养着,上学后师爱和同学友情便上升到最珍贵的地位。这是孩子成长的规律之一,我们应遵循。

  情感教育,说到底是爱与真善美的问题。如果说情感是一铲煤,那么“爱与真善美”就是它发出的光和热。让我们多给孩子的成长进步以情感动力吧!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错误家教方式引发孩子叛逆

  孩子经常不听话,管不住,父母会深感头疼。“不幸”的是,许多父母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的增长,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愈来愈严重,而且在父母不断唠叨下,孩子甚至产生了叛逆的心理。   奇怪的是,每当父母把孩子如何顽固执拗的表现告诉幼儿园的老师,老师却很可能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