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01/2021

常挨打 孩子易得“心病”

  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时冲动,大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具体说来打孩子会引起以下心理问题。

  说谎 有的家长―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可是孩子说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慌,家长态度更加强硬;为厂逃避挨打,孩子下―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说谎的“恶性循环”。

  懦弱 如果家长经常打孩子。时间―久,这种孩子一见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是乖乖服从。在这种“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种孩子往往会唯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孤僻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 于是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僻。

  固执 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于是,有的孩子就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你要东,他偏要西;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犟劲越大,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粗暴 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父母打孩子,实际上起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别的孩子的示范作用。

  焦虑不安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能力,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孩子焦虑不安。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不是细心帮助孩子找原因,而是简单地痛打―顿,使孩子整天提心吊胆,担心记不住外语单词,担心背不出算术口诀,担心……总之他们担心自己不能使父母满意而又挨打,异常紧张,焦虑不安,结果离父母的要求反而更远。

  总之,家长期望通过打来教育孩子的做法是错误的,打。只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决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效果。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四招心理策略打破交际的僵峙局面

  1.惟我独尊型   有的人把自己看作社交的中心,在交际中态度生硬,以我为轴,希望对方就范,依从于己,不轻做姿态,做出友好的表示,遂出现双方互不交往、冷漠相向的“僵峙”局面。   2.看重差别型   人们相互间有着级别、地位、贫富、知识、能力等形形色色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