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抑郁障碍的音乐治疗

  创伤抑郁障碍的音乐治疗

  【摘要】心理障碍中的抑郁情绪困扰,尤其是创伤性抑郁障碍相对危害较大。抑郁性神经症的药物干预到一定程度,在患者痛苦程度减轻的情况下,减量乃至停药以心理治疗补偿是合理的取向;然而药物、认知、认知行为调节方式时常遭遇“瓶颈”;求助者的信心动摇或者彷徨,又容易导致次级症状、和抑郁障碍的反弹。音乐干预治疗策略是一个比较经济、“环保”和有效的策略。基于动力学观点,情结能量导出、负面能量纾解时效和心理再建环节的音乐干预策略实施,效果良好。

  一、抑郁性障碍的挑战

  抑郁症被称为“蓝色隐忧”,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目前已经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深圳、北京、上海及广州等大城市的白领们在高压力高竞争的环境下迅速成为此病的高发人群。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统计分析,全球抑郁症的发生率约为3.1%,而在发达国家接近6%左右,2002年全球重症抑郁病患者已有8900多万人,而全球的抑郁症患者已达3.4亿。在年满20岁的成年人口中,抑郁症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率增加。预计抑郁症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将上升到8~10%;到2020年重性抑郁所致功能残基将升至疾病总类的第2位,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抑郁症在我国的情况不容乐观,目前抑郁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大约为4%。据应用新的疾病分类和诊断系统所进行的部分地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抑郁症患病率约为10‰~15‰左右,已与发达国家统计结果相近。因为抑郁而自杀的现象也十分严重。神经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14。有资料显示,我国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与心理应激相关的疾病患者约占人群的5%~10%,身心疾病、心理障碍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2008年我国重点城市典型医院神经系统用药金额,京沪穗三大城市的比重超过60%,抗抑郁药约占15。

  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更加数倍于这个数量的抑郁性心理问题、抑郁性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边缘人群连初步的心理治疗也没有得到。经济压力、文化偏见和心理保健科普不到位是重要原因。寻求更加经济、有效和适用的心理干预策略成为当务之急。抑郁性障碍是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的巨大挑战。

  音乐治疗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宝库,是大众心理治疗和大众自我心理保健的有效策略。本人在多年的心理辅导治疗中,针对某些求助者采用了音乐治疗作为主要或者辅助干与策略,尤其是对于创伤性抑郁障碍者得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创伤性抑郁障碍的音乐动力特征

  心理创伤导致的应激状态超越个体资源极限,内分泌系统紊乱出现焦虑、抑郁性痛苦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而演化成抑郁性障碍。而次级症状的推波助澜,使得抑郁障碍不断加深。负面能量不断积累导致了“心结”的形成。

  催眠治疗理论、人本主义学派的潜能说,认知行为疗法的取向等都把正面能量的引导,促进人格强大作为了干预策略的追求。而这个靶向目标,都是求助者内心深处的负面能量积累―心理能量的郁结。

  而音乐治疗的生理、心理“共振”说、内分泌和情绪的“调节”说,都吻合了心理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假定。生活严重负性事件导致心理创伤,就是一种“心理物理学”动力现象。例如地震的巨大破坏力,摧毁房屋,毁灭生命,伤害躯体,也伤及了相关心灵。也可以说地震的巨大能量,在患者心理上留下了“撞击的痕迹”。这个痕迹太重,积聚了大量的负性能量,超越了承受能力。而个体的自我平衡能力、合理防御机制几近崩溃,内分泌系统杂乱无章,出现紊乱。“司令部”(中枢神经)“断水断电”―递质失衡,秩序大乱。焦虑和抑郁笼罩了“世界”,一片阴暗。

  重建个体的心理结构平衡,恢复中枢的工作条件―内分泌系统均衡,适应新的生存环境―生活的重大改变状态,成为个体的首要任务。这个任务的完成和内在“应急预案”的构建,才是创伤性抑郁障碍的真正康复。

  音乐治疗的动力特征,正好吻合了这个需要。认知行为疗法,以符号和语音方式,传导着重建信息,以图调动内部资源,构建新的平衡。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是有效的,然而对于很多求助者,却会遭遇到发展“瓶颈”。谘访双方都可能会出现一种无力无助感。

  音乐治疗的动力效用,往往在无言之中得到发挥,令人惊喜!内在能量的整合疏导,不难想象,转移与升华在悄然进行。悲哀跟着音符化为泪雨,泪雨追随韵律带来了春风,愁容随着旋律化为笑靥,……

  三、创伤性抑郁障碍的音乐干预实施

  本人众多创伤性抑郁障碍的干预实例中,丧偶暨闪婚女士阙某(化名)的抑郁障碍干预最为典型。笔者试图据此呈现音乐干预框架,而非标准程序。精神心理疾病的症状干预,可以有诊断标准,药典须知等规范可以遵循;而心理治疗所面对的的每个个体的“问题”差异、多样性,导致心理干预的非标准性,技巧性乃至艺术性;然而这个非标准性又是不失框架和理论基础的―科学性。毋宁说,音乐治疗和其他任何疗法一样,必须具备一定的结构性。

  这是一位不幸的女士,36岁,大学文化;八年的夫妻恩爱婚史;两年前,在一次游乐的漂流中发生落水意外,丈夫被人从溪流中打捞起来,已经回天乏术。案主近年体检,除消化不良,轻度胃炎,消瘦,无其他疾病报告。失眠,食欲不振,长期以泪洗面;一年前理性选择某公务员再婚,半年前求助时,已经到了婚姻离异边缘状态;案主端庄貌美,敏感细腻,言语得体,面容憔悴。主诉长期持续痛苦,低落自卑;一人独处就忍不住无端哭泣,气短;头痛、失眠;自杀念头经常冒出来,称说要不是因为父母和孩子,怀疑自己不定哪天就会自杀。在半年的心理治疗中,采用了音乐干预策略,效果明显。基本过程如下:

  (一)、诊断分析:经摄入性谈话,生活事件分析,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床相主要表现为创伤后抑郁性障碍。经过催眠式自由联想分析,发现阙女士因为丈夫溺水死亡事故突发,恩爱夫妻之间太多的“未完事件”纠结于心,不能自拔;沉湎于抑郁之中,反倒带给她一丝安慰,丈夫遗物摆满房间,睹物思人悲伤带给自己一些安慰。直到友人介绍一位适龄离婚公务员,理性再结婚,希望得到感情补偿,走出悲哀。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11个心理妙招成就“阳光”美女

  让自己的消费更“阳光”一点――花钱时,里面是否有顺带“花给”父母一分孝心;让自己的心态“阳光”一点――工作时,制造快乐,赶走职场坏心情;让自己的身体“阳光”一点――休闲时,多晒晒太阳,适当放松,玩得开心……  即使是情绪非常低落的时候,也可以尝试着做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