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症 / 婚恋心理 · 11/09/2021

给孩子的脑发育创造好条件

如果说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有什么根本不同,那就是,人类婴儿在出生时,身体的所有器官中,脑在大小容量上最接近于成人。在婴幼儿期,脑的发育也是最快的。具体来说,出生时,新生儿的脑重相当于成人脑重的3%,2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7%。在2到6岁间,儿童的脑重从成人的7%达到成人的9%。最后,到2岁左右,脑重才完全达到成人水平。脑的重量为什么会增加?是因为脑细胞增多了吗?不是。因为脑细胞的数量在孕期2周左右就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峰,此后,脑细胞数量不会增多,只会减少。那么,脑重的增加靠什么?是靠大脑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增多,靠大脑神经纤维的髓鞘质化和神经元突触数量的增加。大约一半的脑容量是由神经胶质细胞占有的,它们不负载信息,但它们负责髓鞘质化,也就是在神经纤维表面覆盖一层髓鞘质,其功能是使信息传递更有效。从怀孕第四个月到2岁,神经胶质细胞迅速增多。大脑是智慧的物质基础,要想让孩子更聪明,就必须给孩子的脑发育创造好条件。也就是说,在婴幼儿期,父母一定要保证使孩子的脑重以正常的速度增长。保证脑重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营养,二是环境。在营养方面,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热能是重要的。对此,家长们比较容易做到。关键是在环境方面,所谓环境,就是给孩子提供具有丰富心理刺激、有助于孩子心理发展的环境。这方面,很多家长不是很懂,也不知道怎样做最好。~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指的是在动作技能、身体协调性、感知、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有一点需要指出,神经心理学家发现,对右利手的儿童来说,3到6岁会出现左半球的急剧发展,右半球在8到1岁才出现加速度发展。在左右半球的分工上,左半球主要掌管语言能力和形象思维(说话、读写、画画、以具体实物支持的思维等),而右半球掌管空间能力和抽象思维(判断距离,看地图,辨认几何图形、离开具体实物的思维等)。对左利手的人,上述机能正好相反。心理学有一个术语,叫做敏感期,所谓敏感期,就是个体的某种心理机能在某个时期突然快速发展,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比如由于环境剥夺等原因妨碍了该机能的正常发展,以后这种机能就很难弥补。那么,大脑的发育有加速度和敏感期吗?回答是肯定的。例如,患斜视症的儿童,如果早期没有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其深度知觉将受到永久性损害,因为深度知觉依靠融合而成的双眼视觉图像。对人类脑电活动的研究发现,从婴儿期到成年期,脑发育间隔地出现若干个速度加快时期。以掌管人的思维活动的最重要部位──额叶为例,它的加速发展有这样几个时期:3-4个月婴儿主动够东西时;8个月左右婴儿会爬、会寻找隐藏的东西时;12个月左右婴儿会走并能做出更难的寻物行为时;1岁半到2岁,语言逐渐丰富的时候;9岁、12岁、15岁、18~2岁,抽象思维获得发展的时候。在世界各地,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变得更聪明些。拿儿童心理学研究最发达的美国为例,由于美国心理学者的研究发现,不会说话的婴儿就会干很多事情,所以一些人出于商业目的,到处成立所谓早期学习中心,让婴儿学习字母和数字的闪光卡片,说婴儿就能认几百上千的单词。大一点的幼儿则学习完整的阅读、数学、科学、体操等课程。针对这种现象,心理学家布鲁埃尔于1999年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至今心理学者并未发现学习文化方面的特定知识技能的敏感期。例如,虽然大多数儿童在进入学校时已为学习阅读做好了准备,但是过去没有机会上学学习的成年人,却仍然可以在阅读方面达到相当高的熟练水平。这使我们想到,当初解放军进城时,不是有很多战士是文盲吗?但他们很快地在各种扫盲班、速成班学会了识字、算术,大部分人能够胜任进城后担任的领导工作。针对家长们盲目地让孩子学习知识的现象,美国一些发展心理学家指出,逼迫婴儿和学前儿童学习他们尚未做好心理准备的东西,可能导致他们对学习的退缩,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表面上似乎是丰富了给孩子的心理刺激,实际上却造成刺激剥夺的后果,因为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你不让他干,孩子不感兴趣的东西,你强迫他干,这不是刺激剥夺吗?当学了这些课却没有培养出小天才时,父母会非常失望,他们把幼小的孩子看成是无能的人,看成失败者。这些课程剥夺了婴幼儿以健康心理走向成熟的机会,也妨碍了父母以轻松、愉快的心态参与到孩子早期成长的过程中去。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呢?对这一问题,我认为,除了营养之外,在促进孩子心理发展方面,一个基本原则是顺其自然。所谓顺其自然,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偏好,让孩子玩他们喜欢的玩具,做他们喜欢做的游戏,干他们喜欢干的事情,同时给以恰当的引导,适当的控制,使孩子的兴趣和愿望不脱离社会期望的方向。具体来说,大脑发育需要刺激丰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有哪些特征呢?举例来说,美国幼儿教育强调六个领域:大动作领域、精细动作领域、适应能力、认知领域、语言沟通领域和社会交往领域。也就是说,多带孩子到户外去,走、跑、跳、攀爬(大动作);多给孩子机会让他画画、做手工、干点穿针引线、择菜类的家务(精细动作);让孩子学习自我照料,自己吃饭、喝水、穿脱衣服、系鞋带、铺床叠被、刷牙漱口、洗手洗脚、大便小便、冲洗马桶(适应领域);教孩子参与活动,理解概念,分类排序,回忆事件,数数,加减,认识拼音字母,背诵少量琅琅上口的诗歌(认知);教孩子正确使用单词、短语,遣词造句,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说明白(言语沟通);最后,在社会技能方面,孩子要学会和同伴交往、合作、互相帮助,要学会了解自己,了解别人。所有这一切,就是为孩子大脑发育创造的好条件,也是为孩子的心理和谐发展创造的好条件。

(责任编辑:zxwq)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怎样克服猜疑心理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