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谦卑地出类拔萃

  为什么要讲谦卑呢?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认为,人不管在什么状态下,内心深处都是自卑的。人对成功的追求其实就是希望通过成功来不断消除内心的自卑感。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因为不断地失败而变得极度自卑,最后患上“自卑情结”;也有人走向另一极,通过对成功不择手段地追求而变得极度自信,但这种被称为“优越情结”的状态其实只是对内心自卑的掩饰。极度自卑自然不妥,但适度的自卑却能够给人带来行动的勇气和动力。

  追求出类拔萃,也是追求某种意义的成功。人们在对成功的追求中有两个行为维度。高活动性―低社会兴趣的人是冷漠的成功者,低活动性―高社会兴趣的人是好心的平常人,低活动性―低社会兴趣的人是忧郁的失败者,只有高活动性―高社会兴趣的人才是热心的成功者。

  活动性是成功的物化标准,社会兴趣则是成功的人性标准。出类拔萃是从活动性来说的,许多影视大腕傲慢自负的做法就是建立在对成功的物化标准的片面理解上。但真正的成功必须要加上社会兴趣这样的人性标准,而在和人的交往中,人性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态度是决定社会兴趣是否成功的标志。因而,只有谦卑和有爱心的人,才可能在社会兴趣上取得成功。

  所谓谦卑地出类拔萃,讲的是在对目标的追求中要竭尽所能地达到出类拔萃的地步,但同时在自我心态、人际关系、社会兴趣这些人性的领域应该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只要用这样的两分法来评判目前社会上那些出类拔萃者,我们就很容易发现那些在人性上冷漠傲慢的成功者很容易遭受人们的冷眼及突然的失败,而那些在人性上表现出谦卑和爱心的成功者则得到人们加倍的尊敬和爱戴,并因此获得持续不断的成功。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带你3000美元玩遍地球

  “我的事业,就是帮更多的人以‘最佳性价比’的形式环游世界。”朱兆瑞指着身后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踌躇满志地说。  5年前,31岁的朱兆瑞在英国获得MBA学位后,利用带薪休假的机会,开始了历时77天的环球之旅。他花了3305.27美金,游历了欧洲、非洲、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