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心理治疗师解释心理医生的耗竭现象

心理治疗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们为心理疾病患者解除内心的痛楚,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但心里治疗师也有其痛苦与无奈,耗竭现象就是许多心理医生都会面临的问题,即使是高级心理治疗也不例外。

高级心里治疗师如何解释耗竭现象

凭经验的理解常常是治疗师无法给予咨客更多的东西而产生的无能感和无助感,因为每一个咨客来寻求心理治疗都有他们执著的目的和需要,他们强烈的希望和相信治疗师应该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多数时候因为未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他们会直接或间接的、公开或隐蔽的表现出不满、愤怒、攻击或者失望与自责,那么治疗师在感受到咨客的这些负性情绪后,可能会更加不安,产生挫败感,出现逃避和攻击,这时治疗师在这种心态下很容易认同咨客的看法,咨客说:他不能帮助我,他没有能力;治疗师会想:我帮不了他,我能力不行。

造成耗竭现象的原因

1、帮助咨客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太强。为什么那么容易认同咨客的需要(这种认同并不是共情),就是因为治疗师自己会想,若不给与则咨客就不会满意,他们把自己的不满意投射给了咨客然后又认同回来(投射性认同),这样对待咨客成了对待他们自己的延伸,通俗的理解就是把咨客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所以治疗师出于自己的需要才容易认同咨客的需要,也是出于自己的不满意才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这种治疗师内在的问题在治疗关系中使他以外化的责任感表现出来,对治疗并不是建设性的,而只会带来压力、敏感与内耗。

2、我能治病故我在。治疗师当然需要成就感和价值感,但这里有健康的和病态的之分,如果治疗师内心的不满意和对无能的恐惧太强烈,则他会苛刻的要求治疗的能力,以体现其价值和得到肯定,他们内心会向往具备上帝一样的能力,否则就会被视为无能,这是一种深沉的恐惧,可能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的一种原型恐惧,但因为有些人加上后天的伤害使他们更加害怕无能的暴露,这种伤害会促使一个人产生病态的敏感,所以这种治疗师看起来在帮助病人,实际上他们更需要病人帮助他们,他们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

3、过分认同咨客的需要。咨客总想抓住治疗师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希望治疗关系就是要与给的关系,他们要方法,你就得给方法;要道理,就得给道理;要爱,就得给爱;希望得到满意的结果,就得让其满意。治疗师容易下意识的认同咨客的这种要求,把它作为标准来要求和衡量治疗工作,这样治疗师的认同(多数是部分认同)使治疗关系变成了哺乳关系,如果作为咨询关系还算正常,但作为心理治疗,这种要与给的关系不仅不会给咨客带来真正的成长,而且治疗师失去了治疗师的角色,变成了一个超级奶妈,面对贪婪的、永不满足和挑剔的大口,再丰满的奶也会干瘪下去,所以被耗竭在所难免,这是治疗师对咨客的过分认同造成的。其实治疗师的训练很大程度上就是让他知道治疗师的角色并当好这个角色。有一个德国心理学家说得好:治疗师不能抛弃病人,但也不能过分认同而与病人捆绑在一起。

由上可以看出,治疗师内在的对无能感的恐惧导致了过分的责任感和认同咨客,治疗师带着这种内在的动力学在与咨客的互动中,极容易卷入到咨客所要求的关系模式中,使治疗关系变质,治疗关系就是一种平台,既然平台都不正,在平台上工作的两个人当然会受到影响,从而使治疗无效,甚至产生副作用,治疗师也会因此被拖垮、被耗竭与瘫痪。

耗竭现象的产生是任何心理治疗师所不愿见的,这就要求心理医生也要适当的给自己减压。高级心理治疗师建议心理医生们正确的看待自己的职责和能力,既要治病救人也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道歉还有黄金时机?吵架后你会主动道歉吗?

   大家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时总免不了发生一些矛盾和争执,特别是与朋友之间。争吵是朋友之间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很多人因为所谓的自尊拉不下脸来道歉,如果对方是一样的心思的话,两人的友谊会很容易破裂。所以大家要学会道歉,而且道歉有一个黄金时期。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