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尿床该怎么办?

儿童遗尿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不过从临床上的案例来看,大部分家长只把孩子的遗尿当做身体上的疾病来看,很少从心理上加以治疗。专家指出,从心理上治疗儿童的遗尿现象,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做具体分析。

案例回放:性格孤僻的12岁遗尿男孩

小张今年12岁,平时乖巧听话,就是性格孤僻,不愿与同学交流。小张每天早上都会主动把衣物浸泡在水里先洗一遍,父母起先一直未发现有异常,还时常夸奖他。直到偶然发现床底下带尿味的碎棉絮,才知道孩子每天起早的原因竟然是尿床了,而且瞒了父母6年之久!经过控制夜间尿量、增加膀胱容量等系统治疗,小张遗尿的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但是医生说他的心理辅导还将继续下去。

孩子尿床的心理原因分析

  儿童遗尿症是指5周岁以上的孩子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俗称“尿床”。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统计资料表明,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5岁儿童遗尿占15%,9岁时约占5%.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每年下降10%;mdash15%,到15岁时,遗尿患儿只占儿童人群的2%。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它是属于一种可以自行好转的疾病,因此传统的观点认为小儿遗尿是不需要治疗的。但也有部分患儿,如未经治疗,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

  亲人的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黑夜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孩子遗尿。有些孩子自幼没有养成控制小便的习惯和能力,一出现尿床,便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每天晚上睡前总要提心吊胆,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心理,使遗尿经久不愈。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例能力的儿童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至成人仍无法改变。

孩子尿床该怎么办?

现代调查研究证实,遗尿的儿童大多数具有胆小、被动、过于敏感和易于兴奋的性格特点。此外,遗尿患儿可由于遗尿,自己感到不光彩,不愿让别人知道,因此不喜欢与其他孩子多接触,亦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而逐渐形成羞怯、自卑、孤独、内向的性格。

长期尿床还可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空想与孤僻等心理异常,进而使体质下降、易患多种疾病,严重影响孩子的精神和生活,甚至导致人格障碍,是目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在临床上,对尿床儿童常采用药物疗法、行为疗法、条件反射疗法等,其中后两种疗法属于兼有物理和心理疗法的综合疗法。这方面的详情可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获得。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幸福要提醒

  注意力集中在负面的事情上,因而烦恼忧虑抱怨,我们每个人都会做得非常自然,因为这是顺应天性的做法。而关注那些正面和积极的事情,从中感受幸福,这需要提醒,需要训练,需要付出努力。以下这个练习,可以让我们对幸福的触角更敏锐。  我们对不幸很敏锐,对幸福却很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