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特点有哪些?心理学上规定,小学生所在的年龄段属学龄期,其心理健康特点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本文将从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认知发展、个性发展、自我意识等方面详细介绍小学生心理健康特点。
1)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大脑在不断地发展,尤其是与高级心理功能有关的额叶。在学龄期其认知功能有很大发展,表现在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发展,特别是差别感受性迅速增长。如视觉的颜色差别、听觉的音调辨别;手、脚运动的协调性、精确性、灵敏度等明显提高。在空间知觉、方位感、时间知觉都有很大进步。观察力的发展体现在精确性、目的性、判断力的进步。随着知识的学习,记忆力不断提高,有意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理解记忆日益增加。记忆策略不断丰富。思维发展在这个时期要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学龄期的认知能力发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2)小学生的语言能力特点
学龄期的语言能力发展,口头言语在一年级以对话言语为主;2-3年级时,独白语言开始发展,一般到5-6年级,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初步完善。书面语言在入学初是落后于口头言语,随着教育进程,书面语言能力得以发展(学校或家庭教育起决定性影响)。关于内部语言的发展是在入学后,学习任务需要独立思考(学会“ 先想后说、先想后写、先想后做” )。这样使学生在教学和生活实践中,内部语言逐渐发展;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内部语言发展经历“ 出声思维、过渡时期、无声思维” 三个阶段。
3)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
个性发展方面,学龄期儿童的个性倾向性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有进一步的发展,需要与动机逐渐向高层次发展(普遍的是尊重的需要,也有自我实现需要的萌生);兴趣、爱好随学龄、学识的增长不断扩大(现在家庭为儿童设计成长线路,可能会妨碍儿童个性发展);价值观的形成在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个性心理特征在当前教育制度下,在相当程度上受智力(具体说是学习成绩所影响)。
4)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特点
学龄期是儿童获得自我意识的重要时期,孩子从“ 以家庭、个人为中心” 转入“ 以学校、集体为中心” 的环境,学习新的社会角色行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在学龄初期,自我概念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描述(回答“ 我是谁?” 这个问题时,低年级学生是从姓名、年龄、性别、籍贯、体貌等特征叙述)。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概念逐渐复杂化,逐渐将自我分化为身体的自我、学业的自我、社会的自我;所以高年级学生则的回答会涉及个性品质、兴趣、特长、社会角色等来介绍自己。
》》心理专家在线免费解答如何疏导小学生心理困惑~《《
以上从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认知发展、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总之,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个性初步成型的阶段,一些不良的行为方式或习惯可能会影响到一生的人格健全和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不良情绪的疏导,遭遇心理困惑时要及时咨询心理医生。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1、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宁静 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白领应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下班后泡泡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聊天;双休日出游;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等等。另外在工作中也可以放松,如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