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恋——闪婚——闪离”,网络时代下的“e闪族”俨然成了新技术冲击婚姻的标本。本报这两日的连续报道引起了很多读者与网友的热议,80后的婚姻为何不堪网络一击?当不少读者反思80后的责任心与自控力时,亦不乏为“闪婚”的勇气叫好的声音。
“不要轻易地把责任都归咎于游戏或者网络,幸福的婚姻要靠自己努力。”前天晚上,读者孙小姐给本报发来的邮件,表示不同意将“网恋”一律抹杀的观点,因她自己与丈夫就是因“网”而聚,结婚两年感情依旧甜蜜如初。
看了本报连续两天关于“e闪族”的报道后,孙小姐想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正在网络上寻觅爱情的人们,感情的深浅并不因技术而改变,婚姻的维系要依靠彼此的付出、责任心与爱。
交友网站上觅到如意郎君
我曾经一度对爱情很绝望,大学毕业那年和相恋几载的恋人分手了,很长时间都放不下这段感情。从北京回到上海之后,我找到了一份外企人事的工作,公司小,人也不多,为数不多的男同事都是已婚人士,交友圈反而比大学时代更狭窄,感情上一直一片空白。
2006年年初,在朋友的怂恿下,我在一个很知名的婚恋交友网站上注册了id,其实最初我是冲着网站中有趣的爱情测试去的,那个测试号称能详细分析你的性格,帮你推算“适合你的另一半”的性格。这个网站要求注册者详细填写自己的个人情况、兴趣爱好、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与憧憬等等,并且会按照测试类型为你寻找匹配的另一半,很有玩游戏的感觉。有些意外的是,我的个人空间吸引了不少驻足留言的人,天南海北、各种类型都有,挑选了一些比较符合我要求的人之后,我通过msn和他们进一步交流。
我现在的丈夫就是这样走进我的生活的,当时他还在澳洲读研,学的是经济,一心想回国从事风险投资的工作,很开朗,也很有上进心。我们彼此一聊如故,发现大家有很多共同的兴趣爱好。
几个月后,他从澳洲飞回来看我,在机场见面的一刹那,我就知道他就是我一直在寻觅的那个人,恋爱顺理成章,很快他又回到澳洲继续学业,我们开始努力经营着异地恋情,虽然辛苦,但是感情也经过了时间和距离的考验。2007年年初他回国工作,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结婚,没有大费周折,我和他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迈进了婚姻殿堂。
“砸碗事件”促夫妻感悟爱情
因为是通过网络相识相恋,交往的时间也并不很长,身边的朋友都调侃我是“闪婚族”,我知道还有更多人嘴上不说,心里正在计算着我们这段“异地网恋”什么时候会说再见。
其实,我对“闪婚”和“网恋”有清醒的认识,我一直认为,通过网络恋爱与通过朋友介绍恋爱,都是寻觅爱情的途径,没有本质区别,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也不是这个途径本身的问题。可以举一个例子: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累得不行,还要烧晚饭。心里觉得非常怨,好不容易烧好晚饭与老公一起吃完,我就提出让他洗碗,我去看电视。谁知道他说他要赶一份报告,第二天要交,没时间。我一下子火就上来了,凭什么你要工作我就要配合你,我难道不是也上了一天班吗?洗碗本是很小的事,但我们两人为了这件事居然整整争执了一个小时,最后把这些无辜的碗都砸了。一夜无话之后,第二天起来,老公对我说,我们不要为了这种小事吵架,大家远隔重洋走到一起应该彼此更加珍惜。我一听就哭了,其实两人组成一个家庭哪有那么容易呢?恋爱中不需要考虑柴米油盐、谁来洗碗、谁来交水电费,但婚姻中,这些才是生活的原貌。通过其他途径恋爱的夫妻也可能会为了洗碗这种事情吵架,如果不好好处理,也一样会出问题,关键还是处理问题的方式。
网络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平台,一个成年人应该有足够的理智与辨别力对自己的“网络恋情”作一个定位。我很感谢网络,如果没有它,也许我至今还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觅,而大洋彼岸的老公也许这一生都不会与我有交集,我相信,那些让婚姻夭折于“网络”的故事,症结依旧是个人的问题,而非技术的问题。
(责任编辑:zxwq)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女人都喜欢被人宠着爱着,那就叫幸福,喜欢为自己舍得花钱的男人。不舍得为你花钱的男人是否能嫁,是否心里有你呢?没有给你买过任何东西,连一起吃饭都要算计着花,这样的男人是否可信? 虽然我们不一定要找一个富翁,但他的金钱观一定要正,不能一味地省,也不能一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