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妈咪
[先知]如何帮孩子戒掉网瘾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据统计,患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网民高达10%-15%,网络这把“双刃剑”正在无情地吞噬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上网而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网吧的事件也屡屡发生。面对孩子上网成瘾,有些家长非打及骂,结果却导致孩子自暴自弃,有些家长企图用眼泪感化孩子,却收效甚微。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预防和纠正青少年网络成瘾症,成为家庭教育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笔者认为,要让孩子摆脱网瘾,首先要及早认识网瘾的症状,其次要了解孩子上网成瘾的原因,最后才能有效的
进行干预。
一、网络成瘾的症状
网络成瘾属于一种精神障碍疾病,长时间上网会在大脑诸多神经元中制造“上网兴奋点”,这些兴奋点会使大脑对上网产生持续的兴奋,这种成瘾的病理与吸毒、赌博十分相似,也和吸毒、赌博一样很难戒断。主要症状有:
1、强烈的依恋性
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当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强烈的渴求,甚至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好转。上网在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单一指向网络,工作、学习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
2、情感淡漠
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漆,相比之下对有血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倾吐和宣泄。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
3、人际交往范围变窄
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与现实生活的不断遭受挫折,两者的反差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网络成瘾者将自己的人际交往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或恶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另外,网络成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4、意志力薄弱
网络成瘾者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除之后,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网络成瘾和吸毒、赌博一样,是一种精神依赖病症,一旦陷入,很难自拔,只有及早现,及早引导,才能防患于未来。但切不可操之过急,搞一刀切。最好的办法是多与孩子进行沟通,让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
二、上网成瘾的原因
网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就教育失误而言,就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的因素。
1、精神空虚
孩子沉迷于网络,最伤心的是父母。但许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的行为到了这种地步,其中许多原因是家长造成的。大多数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对孩子的照顾只是满足于“吃饱了,喝足了,穿暖了,兜里有点零花钱”,不知道孩子最近的烦恼是什么,和同学有没有矛盾,12号楼的那个男孩最近总爱欺负他,他该怎么办?孩子在父母那里寻求不到这种爱,于是就到网上寻找,他们会用化名和网友聊天、骂人、畅所欲言。
2、性格不良
除了家庭因素导致精神空虚外,孩子不良的性格也是容易成瘾的重要原因。
据观察发现,容易上网成瘾的孩子大多有不良的性格特征,如性格孤独、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当心里有了矛盾、苦恼自己无法排解时,他们便去上网发泄,因为他们发现,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键盘就操纵在自己手上,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说什么就和网友聊什么。很快,他就会迷上网络。
3、环境影响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已不再是陌生的名词,小至刚入学的娃娃,大到已退休的老人,对电脑都能驾轻就熟。各处的网吧也随处可见,网上的东西良莠不齐,网吧经营者本着赢利的目的,为那些还没有完全具备辨别是非能力的未成年孩子大开方便之门,这样很容易让这些孩子在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中迷失自己。
4、学习的压力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中国的孩子们在巨大的压力下丧失了求知的欲望,机械地死读书,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进而逃课,上网吧,沉迷网络。省重点高中的一个高三学生,在高考前就跑进了网吧,上网成瘾,他对医生说,“天天分数,天天学习压力,感觉太累了。”
由此可见,孩子上网成瘾并不能一味的责怪打骂孩子,很多时候,家长应该思考是什么原因把孩子推向网吧的?平心静气地和孩子谈谈,找到孩子上网成瘾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摆脱网瘾的对策
要防止孩子投入网络怀抱,一定要提前“下手”,早期干预,不要认为孩子吃饱了喝足了就完事大吉,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孩子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尽快帮助他化解,每天抽出点时间来和孩子聊聊天,听他讲讲今天班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在真心关心他。另外,不要对孩子要求太苛刻,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比如每天一定在什么时间看书、一定得考多少分,给孩子的心理压力过大,他们也不愿意和父母亲近。例如有孩子期末考了90分,许多家长都会这么跟孩子说:那10分是怎么丢的?总结总结经验,下回得拿100分啊。但很少有家长会夸奖孩子:“90%你都做对啦。”而孩子特别需要这样的表扬和鼓励,只有孩子愿意和家长亲近了,自然就离网络远了,家长的早期干预也就成功了。
*****
挽救上网成瘾者”帮助误入网络泥潭的未成年人
“网络应该是工具,而不是玩具”……“用电脑的人是聪明的人,玩电脑的人是愚蠢的人”……陶宏开教授总是不厌其烦地辅导上网成瘾者。
美籍学者陶宏开教授专门从事素质教育研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受聘为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陶教授每天从上午8点一直工作到夜里12点,为上网成瘾者进行咨询。
那些经他辅导摆脱网瘾的孩子说:陶教授有激情,快乐,健谈,见多识广,身上有一种魔力,令人信赖。
“用真诚的爱感动他们,才能让孩子接受那些朴素的道理”
陶宏开说:“我哪有什么魔力,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我告诉他们的也是如何爱自己、爱父母、爱祖国、先苦后甜这些最简单的道理。”
他的教育理念是“三做”,即做人、做学问和做事业。同时,他还强调学生要有纪律、有他律、有自律;要有公德、有道德、有品德。他把这些理念,贯穿到教育上网成瘾的青少年的工作上。
陶教授介绍,上网成瘾者主要集中于11岁至25岁这一年龄段。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没有理想,敌视父母,不爱学习”。但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说到辅导的核心点,陶教授毫不犹豫地说:“耐心地用一种真诚的爱去感动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接受那些朴素的道理。”
“家长要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爱孩子”
陶教授说,“孩子能够脱离网瘾,不仅在于孩子自身的决心,还在于家长的配合。家长要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爱孩子。”
首先,家长要改变教育方法,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不要过多地去干预孩子,否则会让孩子反感。更多的是要理解、关爱孩子。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
其次,家长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比如说他“懒”、“笨”、“没出息”等。
另外,在物质上要严格控制孩子的欲望,多和孩子进行精神、情感上的交流。
身教重于言传,孩子的毛病往往带有父母的影子,家长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坏毛病,改掉坏毛病。
“我很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一问题。我一个人的力量很单薄,要靠整个社会共同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去挽救这些孩子。”陶宏开反复强调,“应该有更多的人加入,用自己的爱心帮助他们,关怀他们,挽救上网成瘾者的效果会更好。”
武汉市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学必须设置心理辅导室
《武汉晚报》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这一活动。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杨忠燕等其他专家解答家长的疑惑,举办座谈会,开通服务热线,让已摆脱网瘾的学生和学生家长现身说法,向其他人传经。两个多月来,整个行动共挽救了100名上网成瘾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武汉晚报》现已招募了58名志愿者,团武汉市委也让全市303名青少年辅导员加入这一行列,在统一培训后,将深入全市每一个社区去挽救上网成瘾者。武汉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王辉华还表示,9月份开学后,武汉市所有中小学中,只要有24个班级以上的学校,必须设置心理辅导室,不足24个班级的要配备专业老师。(皮曙初张光塔)
***
有关心理专家为家长提供了以下几条建议。
1、使孩子明白网上有陷阱,不能全信。
2、不能立即禁止孩子上网,特别是已上网成瘾的孩子;否则适得其反。
3、了解孩子性格,对症下药。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4、要限制孩子上网的时间。每次上网不超一小时,上网必须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等等。
5、一定要与孩子说明不能与网上认识的人见面,网上鱼龙混杂,见面后被骗、被拐、被强奸的现象屡见不鲜。
6、家长与孩子一起制订上网计划,让孩子完全信任自己。
回答:2008-05-0208:57共0条评论…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如何提升幸福感?心理专家针对不同人群心理问题的解答来了
近年来,我国居民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人群逐渐增加,民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抑郁、焦虑情绪?怎样才能缓解这类负面情绪呢?对此,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