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鱼
    一只鱼倾听者
    19分前
    关注

    【事,压不垮人,能压垮人的,是情绪。】 你有没有发现—— 我们都不是被“事情本身”压垮的, 而是那些在事情发生后的情绪反应。 🌧 事情,是外在的; 💔 情绪,是内在的。 🧘‍♀️ 学着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才是真的成熟与强大。 世界再大,都不如内心安稳来得重要。 所以,心理咨询虽然不一定能改变外境, 但却比外求还更去根、更有效果

    【事,压不垮人,能压垮人的,是情绪。】
你有没有发现——
我们都不是被“事情本身”压垮的,
而是那些在事情发生后的情绪反应。
🌧 事情,是外在的;
💔 情绪,是内在的。
🧘‍♀️ 学着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才是真的成熟与强大。
世界再大,都不如内心安稳来得重要。
所以,心理咨询虽然不一定能改变外境,
但却比外求还更去根、更有效果

    0 0
  • 安昕听语
    安昕听语倾听者
    32分前
    关注

    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里,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想解决,但又很难跳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亲密关系模式: 总是感觉“被忽视”,在感情中缺乏安全感;非常渴望爱,但总是会把喜欢的人“推开”,害怕建立深刻的亲密关系;感觉被对象“PUA”了,想离开却又一次次选择原谅;一吵架就上头,控制不住说一些伤人的话;亲密关系进入平淡期,偶尔会怀疑“我还爱ta吗?ta还爱我吗?”…… 谜题并非不可解——亲密关系是一种深层次的联结,所谓的“问题”背后,都是各自心灵深处真实而复杂的需求。

    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里,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想解决,但又很难跳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亲密关系模式:
        总是感觉“被忽视”,在感情中缺乏安全感;非常渴望爱,但总是会把喜欢的人“推开”,害怕建立深刻的亲密关系;感觉被对象“PUA”了,想离开却又一次次选择原谅;一吵架就上头,控制不住说一些伤人的话;亲密关系进入平淡期,偶尔会怀疑“我还爱ta吗?ta还爱我吗?”……
        谜题并非不可解——亲密关系是一种深层次的联结,所谓的“问题”背后,都是各自心灵深处真实而复杂的需求。

    0 0
  • 翊宸心理
    翊宸心理倾听者
    47分前
    关注

    人之所以伟大, 就在于他知道自己是有局限的.

    人之所以伟大,
就在于他知道自己是有局限的.

    0 0
  • 柠檬
    柠檬倾听者
    50分前
    关注

    当你决定灿烂 山无拦 海无遮

    当你决定灿烂
山无拦
海无遮

    0 0
  • 心心老师
    心心老师倾听者
    50分前
    关注

    70岁母亲被“锁在家”?不是家暴,是老伴的嫉妒妄想症在“作祟” 一、一个被误解的家庭困境:从“家暴”到“生病” 李阿姨(化名)今年70多岁,最近被女儿带着来做心理咨询,女儿一进门就红着眼说:“我爸总家暴我妈,还把她绑起来!” 细聊后才知道,李阿姨的老伴近一年像变了个人:只要李阿姨下楼买菜、和邻居打招呼,老伴就认定她“跟别的男人有事儿”;后来甚至把家门反锁,用绳子捆住李阿姨的脚腕“看管”,嘴里还念叨“怕你跑了”。李阿姨又怕又委屈,女儿也以为是父亲年纪大了脾气变差、有家暴倾向。 直到这次访谈才理清真相:老伴不是“家暴”,而是得了嫉妒妄想症——那些毫无根据的怀疑、极端的控制行为,都是疾病让他产生的异常反应,并非故意家暴。 后来在我的建议下,女儿带父亲去了精神科,医生开了对症药物。坚持吃了一段时间后,父亲不再乱怀疑,也不限制李阿姨出门,老两口终于能像以前一样安稳过日子了。 二、嫉妒妄想症:不是“小心眼”,是要治的病 很多人会把这种“怀疑”当成“性格偏执”“爱吃醋”,但其实它是实打实的精神心理问题,有3个很明显的特点,记好就能区分: 1. 想法没依据,却信到骨子里:患者会坚信伴侣“出轨”,哪怕对方70岁、社交简单,哪怕拿不出任何证据——比如李阿姨只是帮邻居递个东西,老伴就认定是“暗号”,怎么解释都没用。 2. 行为跟着“妄想”走,越来越极端:为了“阻止出轨”,会做很多离谱的事:翻手机、查行踪是小事,严重的会像案例里那样锁门、捆绑,甚至跟踪、辱骂伴侣,把家变成“牢笼”。 3. 除了“怀疑伴侣”,其他事都正常:患者平时买菜、做饭、记事儿都没问题,甚至对家人还很关心,但一涉及“伴侣忠诚”,就立刻变得激动、偏执——这也是最容易被误解成“家暴”“脾气差”的原因。

    70岁母亲被“锁在家”?不是家暴,是老伴的嫉妒妄想症在“作祟”
 
一、一个被误解的家庭困境:从“家暴”到“生病”
 
李阿姨(化名)今年70多岁,最近被女儿带着来做心理咨询,女儿一进门就红着眼说:“我爸总家暴我妈,还把她绑起来!”
 
细聊后才知道,李阿姨的老伴近一年像变了个人:只要李阿姨下楼买菜、和邻居打招呼,老伴就认定她“跟别的男人有事儿”;后来甚至把家门反锁,用绳子捆住李阿姨的脚腕“看管”,嘴里还念叨“怕你跑了”。李阿姨又怕又委屈,女儿也以为是父亲年纪大了脾气变差、有家暴倾向。
 
直到这次访谈才理清真相:老伴不是“家暴”,而是得了嫉妒妄想症——那些毫无根据的怀疑、极端的控制行为,都是疾病让他产生的异常反应,并非故意家暴。
 
后来在我的建议下,女儿带父亲去了精神科,医生开了对症药物。坚持吃了一段时间后,父亲不再乱怀疑,也不限制李阿姨出门,老两口终于能像以前一样安稳过日子了。
 
二、嫉妒妄想症:不是“小心眼”,是要治的病
 
很多人会把这种“怀疑”当成“性格偏执”“爱吃醋”,但其实它是实打实的精神心理问题,有3个很明显的特点,记好就能区分:
 
1. 想法没依据,却信到骨子里:患者会坚信伴侣“出轨”,哪怕对方70岁、社交简单,哪怕拿不出任何证据——比如李阿姨只是帮邻居递个东西,老伴就认定是“暗号”,怎么解释都没用。
2. 行为跟着“妄想”走,越来越极端:为了“阻止出轨”,会做很多离谱的事:翻手机、查行踪是小事,严重的会像案例里那样锁门、捆绑,甚至跟踪、辱骂伴侣,把家变成“牢笼”。
3. 除了“怀疑伴侣”,其他事都正常:患者平时买菜、做饭、记事儿都没问题,甚至对家人还很关心,但一涉及“伴侣忠诚”,就立刻变得激动、偏执——这也是最容易被误解成“家暴”“脾气差”的原因。

    0 0
  • 道人
    道人倾听者
    55分前
    关注

    万物皆在循环里生长,人心总于得失间明悟。所谓圆满从非无缺,而是在接纳无常时守住本心,在历经起伏后懂得沉淀。你走过的每一步迷茫与坚定,都是生命为自己写下的注解——答案从不在远方,而在与世界温柔相撞的每一个当下。

    0 0
  • 天清
    天清倾听者
    57分前
    关注

    从“毒舌”到“温和有度”地与人相处,这是个非常积极的转变,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自我觉察能力。能欣赏积极乐观的同事,说明你正在努力建立健康人际模式。合作共赢的理念,说明你体验到了健康互动的美好。这些转变,真的很棒!

    0 0
  • 心语❤️倾听
    心语❤️倾听倾听者
    59分前
    关注

    再见10月,你好11月 让美好在此月徐徐降临 冬不寒,心有人暖 心有所愿,皆可遇见 .                                

    再见10月,你好11月

让美好在此月徐徐降临

冬不寒,心有人暖

心有所愿,皆可遇见

.                                

    0 1
    21297491
  • 心安✨情绪情感
    心安✨情绪情感倾听者
    1小时前
    关注

    别人能感知到的我们的爱,实际上就是我们当下的状态。

    别人能感知到的我们的爱,实际上就是我们当下的状态。

    0 0
  • 肖萧老师
    肖萧老师倾听者
    1小时前
    关注

    正念冥想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每天花几分钟专注于呼吸,感受内心的平静吧!#正念冥想 🧘♀️🌿

    正念冥想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每天花几分钟专注于呼吸,感受内心的平静吧!#正念冥想 🧘♀️🌿 正念冥想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每天花几分钟专注于呼吸,感受内心的平静吧!#正念冥想 🧘♀️🌿

    0 0
没有更多的数据了
扫码下载APP
iOS版APP下载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