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易焦虑内耗的人往往都比较感性和敏感,而且有很强的洞察能力。 能够很容易地体察到他人的情绪,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但同时也会比他人敏感多虑,同一件事会想得更多。 如果性格同时比较内向、难于表达自己的话,就容易累积太多负面的思绪,进而转向攻击自己。被情绪所困、钻牛角尖,陷入负面情绪的怪圈,越难越难走出来。 说到根源,就是缺乏了一种使自己快乐的能力。 注意,不是快乐的能力,而是擅于找到生活中的正反馈来让自己快乐的能力。 如果你发现自己常常: 1.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2.不善于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3.朋友和交际比较少 4.缺乏长久坚持性 那么想要打破情绪内耗的“怪圈”,从低落的氛围里走出来,可以预约一次心理咨询,让咨询师带领你走出困境。
0 1
-
理解原生家庭的目的,是让我们看到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就会把这样的影响必然的延续下去。 因为塑造一个人人格,是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只是亲子关系单一因素。 当学习者把人格困扰局限在与父母关系上时,又会让自己陷入到这种无解的循环里。 过去发生已无法改变,现在的自己又很难改变,未来对孩子的影响充满不确定,这样的思维模式只会加剧自己的痛苦体验和无力感。
-
容易焦虑内耗的人往往都比较感性和敏感,而且有很强的洞察能力。 能够很容易地体察到他人的情绪,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但同时也会比他人敏感多虑,同一件事会想得更多。 如果性格同时比较内向、难于表达自己的话,就容易累积太多负面的思绪,进而转向攻击自己。被情绪所困、钻牛角尖,陷入负面情绪的怪圈,越难越难走出来。 说到根源,就是缺乏了一种使自己快乐的能力。 注意,不是快乐的能力,而是擅于找到生活中的正反馈来让自己快乐的能力。 如果你发现自己常常: 1.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2.不善于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3.朋友和交际比较少 4.缺乏长久坚持性 那么想要打破情绪内耗的“怪圈”,从低落的氛围里走出来,可以预约一次心理咨询,让咨询师带领你走出困境。
-
性格易怒、攻击性太强,情绪不稳定,要解决的不是情商问题,而是要解决内心的创伤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各种攻击性大部分衍生于伤害之中,就像野猫比家猫更容易被激怒,然后攻击。 因为他们生存的环境不友好不安全,人也一样,成长过程的环境里常常遭受语言肉体攻击的人,会更容易随时处在对抗状态,时刻准备迎接战斗保护自己。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从情商出发,应该先找到源头,用当下更强大的自己的身份去更理性看到弱小时遭受的那些伤害,去安抚当时受伤的自己, 让状态不再沉浸在那种情绪中,不让那个“伤口”继续腐蚀我们的人生!
-
我们总认为“正常的”一天应该是大部分都开心,偶尔不开心,其余时间没什么感觉。但真实的一天充斥着:开心、愤怒、无助、疲惫、焦虑、幸福、平静等等。每日的情绪起伏可能只是生活在现代生活里的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起起伏伏。 那么什么才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心理问题呢? 如果在过去的两周内,你观察到自己持续有图二表现需要进一步寻求心理帮助和支持。
-
【婚恋】婚姻恋爱关系中责任心过度包办的事情越多,爱人越容易养成回避型人格。 如果一个在婚姻生活中,什么事情都操心,什么事都是自己去办理。那么爱人就常常养成了拖拉,躲避,回避的性格。人呢都是趋利避害,离苦得乐的,怎么舒服怎么来。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对方就可以躲个清闲。通过拖拉、躲避、回避尝到了甜头,强化了对方的逃避责任的行为,久而久之于是就形成了爱人回避型人格。 实际上我们的责任心不能过度但也不能完全不管。要把我一个度,能让对方参与的婚姻生活中的事情就让对方参与。共同经营管理婚姻才是最好的模式。
-
心理学小知识 匮乏感,是一种很“缺”的心理感觉,它和一个人实际拥有多少无关,而是,和ta内心的贫瘠有关。当人们深陷于匮乏感状态的时候,ta看到的是永远都填不满的黑洞。 以下就是心理匮乏的3个表现,看看你占了几个? a.总是看“不足” 他们总是觉得自己这儿不行,那儿不好。 他们还擅长看到别人的缺点,贬低和他最亲最近的人。 b.无法享受快乐美好 如果做好了一件事,他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但假如他没有做好一件事,他就会狠狠批评自己。一旦拥有了好的,享受了好的,反而会令他内心不安。 c.囤积与浪费 内心匮乏的人,会选择先把烂的吃掉,好的永远排在最后面。
-
关于伴侣间的差异: 恋爱时,彼此渴望通过亲密关系,把双方的差异,吸收扩展成自己的一部分。在这些差异上,寄托了克服缺陷、超越自我的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变得不耐受。自信变成虚荣,外向变成鲁莽,谨慎变成胆小,冷静变成冷漠和不解风情。 而差异恰恰是互相配合的结果,有互补的作用 处理差异的方法: 1.理解和接受差异,并寻找差异背后的一致性。 2.用商量的方式对话。每句话后面加个后缀“好不好?”
-
心理咨询的目的聚焦于心理困扰,而不是直接解决现实层面的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你需要心理咨询师直接帮你做决策,告诉你问题的答案,这并不是心理咨询能够提供的。 下面为你列举了3种情境,对比说明专业心理咨询的“目的”。
-
人际关系中,那些“让人浑身不舒服”的人,其实都违背了这一个原则: 1.当对方提出一个要求,我们说不出哪里不对劲,但就是觉得浑身不舒服时,其实对方就已经违背了一个交往原则--清晰的边界感。 2.对方把他的需求当成了我们的义务,只不过强度我们尚且可以接受。但当长期的越界行为不断累积,一些问题和矛盾就会集中爆发。
-
情绪升起的时候,我们会依着自己的情绪感受,在头脑中创造一个世界,投射到外面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