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是肉体生活,遵循快乐原则。爱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则。婚姻是社会生活,遵循现实原则。婚姻的困难,在于要把这三者统一起来
0 3
-
有时候我们自卑,不敢去约会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缺乏被讨厌的勇气。担心别人看不上我们,发现我们的缺点。这个时候我们通常陷入了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是一种状态忽视自己的优势和优点的状态。积极心理学认为,只要每天坚持写一个自己的优点。就可以改变自己。
-
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是表现“我”的才能的最好途径。(戴尔·卡耐基)
-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而一切人际关系的改善都始于自我觉察。
-
同事在会议上当众否定你的方案,朋友用玩笑的语气贬低你的选择,甚至家人一句“你懂什么”让你瞬间哑火……这些时刻,我们总想解释、争辩,却往往换来更深的伤害。 其实,这一切的答案,藏在心理学上的“镜子效应”里。所有不尊重的背后,都藏着一面“镜子”。 什么是镜子效应?镜子效应,其理论根源来自心理学家查尔斯・库利提出的 “镜中我” 理论。简单来说,他人对待你的态度,就如同镜子一般,更多反映出的是他们自身的心理状态。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反馈就像镜子一样,彼此反射出对方的行为、态度和情感等。当一个人对你表现出不尊重时,他其实是在无意间将自己内心的不安、自卑或嫉妒投射到你身上。就如同一面镜子,他所表现出的负面情绪,并非完全源于你,而是他内心世界的映射。 “你对我的百般注解,构不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余的你。”——三毛
-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 被后车鸣笛瞬间点燃怒火,却发现对方只是急刹避让行人;因同事一句无心之言彻夜难眠,后来才知他正遭遇家庭变故;对着孩子大吼大叫,事后看着抽泣的背影悔恨交加……这些“被小事拖进情绪深渊”的瞬间,心理学早给出答案:你正被“空船效应”操控人生。 什么是空船效应? 空船效应源于《庄子·山木》中的寓言故事:一人乘船渡河时,见前方有船撞来,便怒斥对方驾驶员。但发现是空船后,怒火瞬间消散。这一现象揭示了人类情绪的奥秘——情绪反应并非源于事件本身,而取决于我们对事件的归因。若认为对方有意为之(如“有人驾驶的船”),则愤怒;若视为意外(如“空船”),则情绪平息。 二、空船效应背后的深层心理学原理与情绪认知理论紧密相连 :该理论认为,我们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决定了我们的情绪体验。就像在人挤人的地铁上,被人不小心踩了脚,若认为对方是故意的,就会愤怒;若意识到对方可能没站稳等非恶意原因,便能释怀。对应情绪 ABC 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A 代表发生的事件,B 是对事件的信念或解释,C 是情绪反应。事件本身不会直接导致情绪反应,而是通过我们的信念和解释起作用。比如伴侣忘记生日,A 是忘记生日,若 B 是觉得他根本不在乎我,则 C 是生气难过;但若 B 是他可能太忙,C 则可能是理解包容。
-
什么是海格力斯效应? 海格力斯效应,源自希腊神话中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故事。传说中,赫拉克勒斯路过一个臭泥潭,潭中突然跳出一个丑陋的怪物,对他疯狂辱骂。赫拉克勒斯愤怒地挥拳砸向怪物,可怪物被打散后,立刻聚合成更大的形态。他越是攻击,怪物越强,直到一位智者提醒他:“这是仇恨化身的怪物,你越对抗,它越强大。”赫拉克勒斯这时才恍然大悟,转身离开。怪物失去攻击目标,最终消散在泥潭中。 放到现实中,海格力斯效应可以理解为:当一个人被外界否定时,如果过度对抗或自我怀疑,负面情绪会像怪物一样膨胀,消耗你的能量。可是把否定转化为动力,专注自我成长,那些轻视反而会推动你走向更高的地方。
-
“感情不是情绪的垃圾桶,而是彼此的避风港。”踢猫效应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用最亲密的关系,完成最致命的伤害。那些脱口而出的伤人话语,那些不加控制的情绪发泄,都在一点点透支着对方的爱与信任。但幸运的是,只要我们学会察觉情绪、换位思考、建立健康的宣泄方式,就能斩断这条伤人的情绪链条。真正成熟的爱,是把最好的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别让一时的情绪失控,成为感情里永远的遗憾。
-
成年人表现出情绪化的言行举止,通常是他就的记忆和情绪被激活,心理学上把这些堵塞在体内的旧情绪称作“内在小孩”。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遭受程度不同的创伤,如果没有及时疏导,就会积压在心里,成为“内在小孩”,“内在小孩”大多都是童年创伤记忆一直存在于内心深处,是自我的一部分,也是一直被你忽略的那个“自己”。
-
“你眼中的别人才是真正的自己”源自荣格的阴影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结构不仅包含光明、积极的一面,还存在着阴暗、被压抑的部分,而人们常常将自己不愿意面对的被压抑的特质或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那些让你感到不适的特质,可能正是你自己内心深处未被接纳的部分。
-
显然,环境本身并不能使我们快乐或是不快乐,能够决定我们情绪的,只能是我们对外界环境所做的反应。——戴尔·卡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