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最好的,最自洽的样子是,他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他是多面性的,遇到好人,他会呈现出好的样子,但也不会做圣人,他不会过度拯救他人。遇到坏人,他会呈现坏的样子,他不会被坏人情感勒索,也不会被道德绑架。」
0 1
-
天天宅在家里,或者工作/家庭两点一线,会无形中把人锁死。 因为习惯成自然,失去反思和成长的机会。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第三方视角、审视自己的生活,不断优化调整。 躺在舒适圈的同时,稍稍突破一点点,兼顾安全和发展。几个有效的方法: ①建立自己的督导小组,可以是每周固定聊天的挚友,定期拜访的职业导师,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其他行业的创业者。 他们就像认知的镜子,能照见我们看不见的盲区。 ②坚持写情绪日记,每晚花10分钟记录当天的情绪波动点: 什么场景让你失控?当时的身体反应如何?事后看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这种有意识的记录能培养第三方视角,也能发现自己的潜在需求。 ③每季度给自己做次全面体检。 人际关系是否健康?职业发展是否停滞?财务状况是否恶化? 像企业做季度复盘那样审视生活,警惕温水煮蛙式的危机。当发现某个领域连续三次出现同样问题,就该果断寻求专业帮助。
-
一个人最好的,最自洽的样子是,他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他是多面性的,遇到好人,他会呈现出好的样子,但也不会做圣人,他不会过度拯救他人。遇到坏人,他会呈现坏的样子,他不会被坏人情感勒索,也不会被道德绑架。」
-
人接纳痛苦的能力是被痛苦所驯化出来的。 什么都能原谅的人,就什么都要原谅,当从过往的经验中提炼出这一点,就不再责怪自己的狭隘。 事实上宽容是一种独属于幸福的人的权利,不幸的人滥用了这种能力,就很难有幸福的时候了。
-
前两天看到一个有趣的观点:一切都需要支付两次(everything must be paid for twice)一些可以从这里引申出的点:1 由于第二次支付往往是更昂贵的(时间,精力,注意力),所以在第一次支付时,需要对可能的第二次支付带着觉察;2 第二次支付带来的收益(也包括代价)可能也因此更大。
-
人一定要有自己事情或爱好。 因为如果你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把全部注意力都扑到男女关系上,自己和对方都会因此变得非常沉重。 对方的反应成了你的救命稻草,而对方也会因此觉得你没有价值。 男女关系只能是你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绝对不能是全部。无论有没有男女关系,某种程度的独自精彩很重要。
-
人和人拉开差距的基准点有两个。眼睛:对于“我”之外的体察是否足够大,足够广。手脑:施加的力是作用在外界还是在自身。精神世界也有恩格尔系数——满眼都只看自己,那就是恩格尔系数爆表,说明还比较落后;能在维持自己的精神体征健康运转之外,更多地投向广大世界,就意味着脑子可以处理更大量级、更复杂的信息强度,那就是发达起来了。但,光向外看,还不够。健康的系统还要看富裕出来的精神货币流向哪里。恩格尔系数再低,多出来的钱拿去黄赌毒,一样不上道。光有眼观六路,不用在自身进步上,那只是村口嚼舌根而已,也算不上智识。要关注外界,吸收和处理足够量级的信息;也要归拢好收获,孵育到自己的能力、事业和财富积累上,才能越来越好,越走越高,扎扎实实,稳稳当当。
-
追求他人认可”是个巨大的陷阱,短期内可能会获得一些奖励,这些奖励会误导你花大量精力在和外人的沟通共情上面,而不是真正的执着的追求(也许让很多人非常不舒服的)真相。但如果沉浸于幻觉太久,偏离真相太远,可能会突然遭遇真相的痛击,而短时间内全军覆没。而坚持追求真相,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获得他人认可,无法获得明确奖励。但一旦真相不可辩驳的被更多人所接受,那么追求真相并提前布局的你,自然会获得巨大的奖励,并最终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
人类历史上最无耻最让人反感的三个字就是【你应该】。 保持警惕,任何时候听到这三个字,你都要马上意识到,这是他人对你进行的道德绑架和洗脑束缚。 是打着爱你为你好的旗号,对你的精神控制。 比如你应该讲话温柔,你应该结婚生子,你应该多辛苦辛苦,你应该多交朋友,你应该多下厨做饭少点外卖 等等。 要知道这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你跟老天爷说你应该明天下雪,老天爷也只是头也不回的告诉你管好你自己。 所以你不用活在别人的想法里,你不用顺从的接受别人为你打造的人设。 你不用被别人设定的条条框框所困住,请尽全力去过你喜欢的生活,而不是别人看来美好的生活。
-
大众对于很多心理学的概念会有一种过度使用,有些时候他们可能更多地把词汇、术语作为标签去使用,这样解读出来的人非常扁平化,好像这么复杂的一个人,只剩下一个属性、一个标签,最后只是更便于他们去认知、处理。所以我觉得大众和真正的心理学还是有距离,你真正地去探究自我,就会发现这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为什么我以前经常写微博说,我觉得现在的人需要一些复杂性,很多人推崇大道至简,但那并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体验。如果你没有复杂过,就无法简单,你一简单,那就是无知。 所以,首先需要认识到一个人本身是复杂的,有很多面向,他在那一时刻和这一时刻有可能不一样,他在那个情境下和这个情境下也有所不同,没有一个可以界定的本性去描述他。人其实非常动态,虽然说一个人有相对的倾向性,但这个倾向性也是可变的。
-
你们都有哪些支柱支撑着日常生活? 我突然觉得运动对于我来说已经变成了另一种东西。 以前我运动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让自己精力旺盛。现在我发现已经不太是这么回事了,有规律的运动似乎已经成为了我的一个日常生活支柱。 比如说,今天按计划下班后还是去健身房,结果下午教练通知我说他有跨年活动要参加,给取消了。 这下好了,我突然感觉有点不适应了,盯着包包里的运动服,有点不知所措了。那感觉就像,你本来准备要奔赴一个约会,突然被放鸽子了,把你撂一边了。 那心情,瞬间拔凉拔凉的。 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我心里产生?那我这多出来的一个小时干嘛去呢?我不会了啊。 但你要说我自己不能去运动吗?健身房还在那,那些铁片也还在那,我完全可以自己去啊,居然提不起一点劲了。 所以运动对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陷入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