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动人的爱,是无交换意义的爱。 在最需要无条件满足的年纪,我们大多数人所感受到的是明晃晃的交换。这种交换引发内在的恐慌情绪。 也就是说,如果我不够优秀,就没有人会爱我,没有人会关注我。为了生存,只能不断破坏自己内在的秩序,甚至牺牲自己来适应周围环境。 成年后,我们内化了所有的创伤经历。我们不停地用自己的血液付出,却常感到不甘心,展示出伤口,期待他人能感受到无尽的伤痛和悲伤。 遗憾的是,这些隐秘的交易所带来的是沉重和绝望,而非爱。 每当别人和我们交换的时候,我们外表看似乐意、理解,但内心深处其实充满了怒气和失望。只是潜意识中,我们已经习惯了压抑和合理化。 这些被压抑的情感,会让我们不自觉地把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当成工具。好用时我们高兴异常,不好用时却否定批评,毕竟我们也常常这样对待自己。 爱需要的是体验和感知,需要穿越时间的冲击,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艰辛。而不是眼前的权衡和物物交换。 因此,我们发现自己与任何人的关系都是表面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常常是你退场我入场。许多人会喜欢我,但没有人会爱我。我或许会喜欢很多人,但却难以爱上一个人。 有时,亲密关系不慎成为人类恶性循环的战场。我们不断地轮换在受害者和施害者的位置,无论充满无奈还是责难他人,参与者常常同时是胜利者和失败者。 何时,我们能够停下来,不再被潜意识所驱使,不再陷入这样的剧情,去看一看那个满是伤痕的自己,拥抱那个被永无休止的交换所折磨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自己。何时我们才会因为怜惜无辜的自己,从而也怜惜无助的他人。 在这些充满人性光芒的时刻,我们能够摆脱未曾被真正爱过的空虚,唤起爱和被爱的天性。 爱,需要对象的包容。而一段没有交换意义,而是专注于彼此感受的关系,才是爱最美好的土壤。
0 0
-
很多人都不喜欢悲伤。但细细回忆一下,每一次悲伤之后,我们的内在都会进行一次蜕变和升级。我们会经由经验悲伤,变得越来越强韧,越来越接纳,越来越成熟。不要去劝说一个正在悲伤中的人尽快走出悲伤。陪着他,倾听他,对他说:如果你难过就尽情的哭出来。看着他哭个够,就是对他最好的安慰和爱。相信他在充分的悲伤后会接纳那个巨大的失落,并开始新的生活。每个人都需要时间和时机来整理、面对自己的内在。悲伤的尽头是接纳与转化。一个人若能明白悲伤背后蕴藏着的巨大礼物,那悲伤的使命就完成了,他也会越来越不容易产生悲伤了
-
爱情的模式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
现在的你活的像父母的影子嘛?
-
断崖式分开
-
婚姻确实不像谈感情你想要的都能得到!
-
遇到这情况就放弃吧!
-
#情感[超话]# 真正的爱往往是细水长流 特别喜欢这段话:刚开始对你只是一种好感,然后慢慢地变成一种喜欢 ,再后来变成了很爱 ,很爱的爱。最后爱你成了一种习惯 ,少了你 就感觉少了全世界。 感谢你的出现, 温暖了我的世界。不管以后怎么样, 至少现在有你就很好, 或许我的爱不成熟,但我对你真的很认真,你在我这里很重要 ,也很特别。不用质疑什么,给你的别人没有。 其实 ,我远比想象中更需要你,我喜欢每天早上起来看到你的消息, 我喜欢你看到有趣的视频与我分享,我喜欢你大小事都和我说。 我想和你一直走下去,期待有你的每一天,更期待和你一起去做更多的事。
-
当感情遇到父母反对是该如何应对。
-
学会对撒娇祛魅很重要。 有些人的人撒娇是一种性格或情绪的表达,是可爱的。但有些人的撒娇,其实是一种道德绑架或要挟。 就像有些人的温和而坚定,本质上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强迫。 所以要对撒娇祛魅,对温和而坚定也要祛魅,使用这两种方法的人,也可能是一个垃圾。
-
陪在身边才算拥有,爱到习惯才会长久,幸福大概就是:你喜欢粘着的那个人,永远不会嫌你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