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自己爱自己,强过很多人爱你,不要从别人身上找安全感,能给你安全感的,只有自己。” ——稻盛和夫
0 5
-
《刺猬的优雅》里的一段话:“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相信这世上一定有一个能感受到自己的人,那个人也许不是恋人,他可能是任何人,在偌大的世界里,我们会因为这份珍贵的懂得而不再孤独” 你的山河万里,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懂,真正的了解和接纳,只有建立在同频的基础上,磁场不同的人,讲话就像在翻山越岭,所以有的时候,和不懂你的人,不必多说。心若相知,无言也默契,情若相眷,不语也怜惜。 跟谁在一起,真的不一样,有的人就像充电桩,聊几句就能让你满血复活,有的人就像榨汁机,一句话能让你少活几天,所以一定要靠近能为你充电的人,不同频的人在一起就是消耗,要远离!
-
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自己吗
-
当一个成年人,不具备独立的自我和完整的人格时,在人际关系是很难守住界限、明辨是非、尊重彼此的。这不仅体现在不尊重他人的界限,习惯以“为你好”之名去干涉和控制他人的生活,为他人负责,还体现在当他人侵犯自己的界限、尊严和权益时,自己并不自知,甚至还会认为这是“为自己好”,把自己感受、思考、选择生活,成长自我,对自己负责的权利和责任让渡给了别人,要别人对自己负责。二者表现上虽然看似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内在的自我构建没有完成,也就没有能力构建出一份独立、自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
人在迫切想要一个结果时,往往就会焦虑紧张,在这种心态影响下,容易失去理性的判断和抉择,也会因为过高的期待,而对结果产生脱离实际的执念
-
不要指望别人能替你体验生活,该吃的苦就要自己来吃,该有的经历都要一一历练。
-
“认识自己”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可以说,越早认识自己,探索真实的自己,我们和自己、和家人、和工作、和生活的关系越和谐,也越容易面对未知,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稳定的内心秩序。
-
早上好 对孩子不满其实与孩子无关, 而是源于自已内心的恐惧和期待。 我们的动机也许是爱, 但并不代表我们的孩子接收到的也是爱, 相反, 很多时候孩子感受到的是控制。
-
听过这样一句话:“在没搞懂对方的需求之前,所有的沟通都是无价值的,是无法打动对方的。” 真正会沟通的人,不仅仅是能说会道,更重要的是能看到对方的需求。 良好的沟通,都源于一份“看见感”。 当你只注意一个人的行为,你没有“看见”他; 当你关注一个人行为背后的想法,你开始“看见”他; 当你关心一个人想法背后的需要和感受,你就“看见”他了。 好的沟通,就是带着“我的需求”走向“你的需求”。 当你能够收起“自我”的一面,多看见他人的需求,并且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沟通就会非常顺畅。
-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如果童年爱未被满足,生命的至重缺失,我们在成长的历程中就会匮乏,就会向外抓取。成年后就会呈现出极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