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陪伴是好,即使没有,也可以把那些美好的关系内化于心。真正的孤独从来不是外在,而是内心深处曾经良好关系的缺乏。
0 0
-
善战的人,能从自己创造的有利态势中去追求胜利,而不苛求一味苦战取胜。生活亦不必时时紧绷,尤其是某个阶段有些疲倦、有些劳累、有些低沉的话,或许是你身体或心理的需要在提醒,不妨让自己静静地休息一下,不去苛责自己的“偷懒”,享受难得的悠然。只有不纠结的休息才能到达真正的身心愉悦和充电。
-
人类似乎是最需要沟通的物种,我们渴望有人满足我们的需求,理解我们的需要,明白我们的期待,理解我们的理想,欣赏我们的价值。可是我们常常发现沟通又是如此的困难,鸡同鸭讲的情况十分普遍。原因是我们只能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和认知去理解和揣测他人的想法,并且其中会夹杂着很多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听”和“有效倾听”有着天壤之别。“有效倾听”听的不只是表面意思,还有潜意识的表达。通过“有效倾听”,沟通得以顺利,情感可以流动,认知可以交换。通过“有效倾听”,自信心可以被建立,心理可以被疗愈。我们每个人都有被“有效倾听”的愿望,尤其是孩子们。 在这个繁忙纷杂的世界中,但愿我们都可以被一“耳”“有效倾听”,也可以尝试对需要我们的人“有效倾听”。
-
想好再做和做了再说。表面看起来,一种可能是焦虑太多、犹豫怯懦,一种可能是头脑简单,草率鲁莽。但其实这些模式都跟我们的早期成长经历和体验有关。某一模式大概率导致某种结果,这种结果很大可能再次证明模式,这也是一个心理运作的循环。要打破循环模式,我们就要深入的探索、在咨询中重新去体验不同的互动经历,让我们的脚步更加的淡定从容。
-
有人陪伴是好,即使没有,也可以把那些美好的关系内化于心。真正的孤独从来不是外在,而是内心深处曾经良好关系的缺乏。
-
事物常常都有两面性,积极和消极往往也是并存。心理成熟意味着可以用整合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而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
-
人没有完美无瑕的,被无条件爱的人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无需建立在完美之上,可以因为“我就是我”而自信。这个自信当然不是夸大和傲慢,那不是自信。自信是知道自己不完美;是不高估也不低估自己的能力;是有勇气去尝试可能的失败;是勇于接受和面对挫折失败,大不了重头来过。 当然“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没有被足够的关爱,那么生活的美对于他而言,还有待发现,”电影《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就会有主流价值观,有竞争,有从众等等的社会现象的存在。获得和保持一定的社会身份的能力也被看作是现实检验能力的一部分。在本我(本能、欲望)和超我(规则、道德),负责在特定环境下调解本我和超我之间矛盾的是自我(现实、平衡)。健康心理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发现和理解自己的本我和超我,加强自我的功能。如此,心理弹性会变大,幸福感指数会增加。
-
心理学上有个“安全基地”的概念,当母亲给予孩子的爱和力量足够,孩子开始尝试离开母亲,独自行动,他将母亲这个恒常的形象内化于心,就好像母亲仍然在身边一样,当遇到危险的时候,感觉可以立刻回到母亲身边。这部分良好发展的孩子,可以勇于尝试,积极探索,也会有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母亲稳定、温柔、坚定的特性对孩子的一生有重大的影响。
-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建立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阅历,不同的体验。而不同的看法又会带来不同的行为,影响事情往不同的方向。我们建构的世界在某些时候可能不再符合现实需要,就需要解构后再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