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是: 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1 3走进现在和未来: 你高,我便退去,决不让你喝水成功,你低,我便涌来,让你涝着,
-
有的人无法爱别人,是因为他们无法容忍自己。 在关系中处于弱势的一方,容易因爱生卑微,为爱生软肋。他们会努力迎合奉献、把自己拉伸扭曲、塑造成对方想要的样子,作为礼物送到对方面前。但是,他们越往前走就越发现,对方的要求就像是坐标轴的正无穷,越想触及就越是触不可及。这正应了亦舒说的那句话:当一个人不爱你的时候,你哭闹是错,静默也是错,活着呼吸是错,死了都是错。 于是很多人会自我怀疑,并将攻击指向自己:我到底应该怎么做,TA才会爱我?我真的有这么糟糕吗? 但事实是,你不被爱,不是你不够耀眼和美好。在某些人面前,哪怕你再努力踮起脚尖,也终究无法被他们看见。 无法爱别人,是一种自我厌弃,因为TA不爱你,不是你的错,而是因为他们不会爱别人。有些人无法正视自己,才失去了爱别人的能力。 伴侣的某些特质之所以成为他们眼中的缺陷,是因为他们透过伴侣,触碰到了自己的缺陷。
-
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他与人相处时一定是会令人舒服的。 人来不迎,人去不留;来之欢喜,去之无疚;不拒人千里之外,不招引他人关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永远与自己的内在是高度和谐和完整统一的;他很少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是剥离了重重防御,自信自在的独立存在。
-
他人眼中的镜像非汝本真,汝心投射方见己身。 ——卡尔·荣格《红书》 人类认知如同棱镜折射:当他人审视你,所见实为其心智的显影;当你观察世界,不过是与潜意识中的自我相遇。这种投射法则揭示了一个精神真相——那些莫名引发厌恶的个体,往往照见了你尚未接纳的人格暗面。 苏轼讥佛印似牛粪,佛印观东坡若佛陀,这场著名禅辩恰是投射机制的绝佳演绎:你眼中的万物,皆是心相的倒影。正如罗夏墨迹测验中,观者总在混沌图案里读取自己的心灵图谱。 每个令你不适的存在,都是灵魂拼图中遗失的碎片。与其抗拒投射带来的情绪波动,不如将其视作自我觉察的契机:在人际交往的情感墨迹里,藏着解码人格完整性的密钥。 荣格提醒我们:你所对抗的,终将使你完整。那些激起涟漪的相遇,不过是尚未与自己和解的倒影。成长的真谛,或许就藏在这种辩证的觉知中——当我们停止在他人身上寻找敌人,便开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己。
-
情绪失控的原因—— 1.认知过程 2.生理状态 3.刺激因素
-
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 人生最大的幸运,是遇到了那么一个人或事,让我们清醒的看到了自己「小认知闭环」的局限,从而往外突破,延展了我们生命的广度与深度。
-
六种无效安慰 1、”鸡汤”式安慰 2、比惨式安慰 3、讲道理式安慰 4、提建议式安慰 5、敷衍式安慰 6、过早”统一战线”式安慰 有效安慰 1、 看见他的情绪和感受 2、陪他在一起,不加评判地回应 3、用肢体接触温暖他 4、 用实际行动帮助他
-
放不下时想想无常, 过不去时想想因果, 看不透时想想无我。 其实,很多事情的改变, 不是事物本身, 而是我们看待事情的角度, 因此我们又何必局限在自己的盲区里。
-
情绪是潜意识的信使,压抑它只能让它更强大,而倾听它则能带来真正的转化。
-
万物同体,唯爱相连!万物皆由平衡发展起来的!理解宇宙的平衡,掌握生命的平衡,把握机会、做到极致便是道!
-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是呀,我们不应该辜负每一天,哪怕是带着枷锁,也要翩翩起舞,枷锁的摇晃声,何尝不是一种美妙的伴奏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