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舍不得用的本子,现在翻出来没有任何用处,终于理解挥霍和珍惜是同一件事情。 真正的珍惜不是供奉,而是让美好的事物参与我们生命的流动,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堪折直须折,不舍得也是一种浪费。
0 4
-
当你的认知越来越高时, 你会开始真正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 没有好坏,没有对错, 只是处在不同的能量频率中, 显化出不同的状态, 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有了不同的语言和行为。 明白到了这一点, 你就会生出真正的爱和慈悲, 你就会接纳、包容、善待, 允许一切发生。
-
人生自古最忌满 半贫半富半自安 半聋半哑半糊涂 半醒半醉半神仙 人生一半在于我 另外一半听自然 ——弘一法师
-
稻盛和夫曾说:“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99%靠千刀万剐,任何人的劝阻,都不会让一个人大彻大悟,真正能让人如梦初醒,看透人情世故的,只有经历,痛苦,后悔,和受伤。”
-
心理学研究早已揭示, 长期处于“付出-无反馈”的情感关系中的人, 其血清素分泌水平会逐渐趋近于抑郁症患者。 那些未被回应的付出、未被接住的分享欲, 会变成回旋镖,最终扎向自己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而回避型伴侣往往意识不到, 当他们在享受“被包容”的安全感时, 对方正在用怎样恐怖的意志力对抗着习得性无助。
-
心就像一粒种子,生长在天地之间,喜怒喜乐的情感造就了善恶之心。行为和语言就会大不一样。心怀善意的人,人生的路必将越走越宽,世间万物多变幻,顺其自然心自安。随缘是福。
-
人生是用来体验的,不是用来演绎完美的。我慢慢能原谅自己的迟钝和平庸,允许自己出错,允许自己偶尔断电,带着缺憾拼命绽放,这是与自己达成和解的唯一方法。我们很难做好每件事,尽力就好,愿你能放下焦虑,放过自己。
-
什么是高能量的朋友? 你跟他在一起,你感觉到他对你没有期待,没有要求,没有批判,沒有投射。只是与你谈話,交流,分享感受,相处陪伴。他像一个自在的空間,让你待着,让你感受你真正做自己的那个状态。 高能量,就是让人感觉自然,真实,放松。
-
人一定要读书和运动。为什么? 答案就是: “如果一个人不读书, 那么他的价值观, 就只能由他身边的人来决定。 因为没有其他的信息输入途径, 他只能模仿身边的人, 或者逐渐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和改变。 他会随着周围流行什么而跟随什么, 永远无法找到真正的自我。” 就像赫尔曼.黑塞的一句话,他说: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 但它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
和周围人搞好关系的秘诀就是, 不分享喜悦,不炫耀成功, 不说三道四,不假装聪明。
-
最好的养生就两个字:少想 北京协和医院心理专家姜长青有组数据触目惊心:门诊70%的疾病都源于「想太多」。那些辗转反侧的深夜,反复撕扯的纠结,悄悄透支着现代人的健康账户。 少想过去的事 心理学有个「反刍效应」:越想遗忘的伤疤,越会在脑海里循环播放。 那些没说出口的委屈、没抓住的机会、没挽留的人,就像攥在手里的玻璃渣——握得越紧,血流得越多。真正的养生,是学会把往事装进漂流瓶。 少想未来的事 哈佛实验室发现:人90%的焦虑都源于「灾难性想象」。没到截止期的工作,没发生的矛盾,没确定的体检报告,在脑海里提前预演了八百遍悲剧。可生活最讽刺的真相是——你担心的事80%不会发生,剩下20%想了也没用。 少想别人的事 阿德勒心理学早就点破人际困局:人生90%的烦恼,都在操心别人的课题。 同事升职加薪、亲戚买房买车、朋友婚姻变故...这些看似与你有关的事,实则都是他人因果。最高级的养生,是修炼「关我屁事」的屏蔽力。 少想做不到的事 斯坦福行为实验证实:总盯着自己够不着的东西,相当于慢性服毒。羡慕别人的豪宅名表,焦虑孩子的升学压力,纠结原生家庭的创伤,本质都是在用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真正的智慧,是允许鲜花与荆棘同在。 养生博主们总在教你怎么吃、怎么动,却忘了最关键的心法——最好的药方藏在《黄帝内经》四个字里:「精神内守」。那些活到90岁眼神清亮的老者,不是靠昂贵的补品,而是早早看透了:这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 正如终南山脚108岁道长说的:养生的尽头是养心,养心的尽头是少想。把心里腾出空地,阳光和清风自然就住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