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能接纳生活的全部,便是一个人的顺风顺水; 当一个人有了广袤的天地,那些孤立,自然无法将你打倒
0 2
-
讨好型人格的本质,往往是对“不被爱”的深深恐惧,但压抑真实的自我会带来更深的孤独。 学会接纳真实的自己,才能吸引真正契合的关系。 正如一位诗人所言:你不是一块拼图,需要削去棱角去适配他人:你本就是一幅完整的画。 “讨好”并非获得珍惜和尊重的有效途径,它如同一个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迷失自我。 从现在开始,请拿出你的勇气,从小事开始改变自己,学会合理拒绝他人,关照自己,摒弃“讨好”的旧模式,去拥抱一个更加自信、强大且真实的自己。 记住,真正的联结来自真实的自己,而非一味迎合的假象。你的感受和需求,永远值得被重视。
-
人在意别人评价责备,根源是自己不想长大,退行为孩子,将别人拱上超我位,赋予他人暴力攻击性,压抑愤怒有受虐快感
-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有的人,做事稍不遂愿,便立刻陷入焦虑与慌张之中,开始怨天尤人,灰心丧气,仿佛整个世界都对他充满了敌意。他们选择停留在失败的阴影里,一蹶不振,任由负面情绪吞噬自己的意志与希望。过多的抱怨,只会让自己的心态更消极。 总是沉溺于抱怨之中,只会让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因为抱怨本身,就是一种逃避,一种对现实的无力反抗。与其在抱怨中消磨时光,不如勇敢地面对现实,从自我改变做起。你无法控制外界环境,但可以选择如何回应;你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选择如何塑造未来。 当遇到挫折时,与其抱怨,不如改变。质问命运的不公,不如思考“如何应对”。不逃避,不抱怨,冷静分析,改变心态,改变方向,才能在逆境中成长,在挑战中蜕变,最终成为更加坚强、更加优秀的自己。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勇于改变、敢于行动的人。
-
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选错伴侣,也不是没挣到钱,而是人到中年才发现,从未真正为自己活过。
-
有一种心理人格叫:指责型人格:总是贬低你的人,越不认可自己,不是你没有价值,是对方想低成本的利用你 所以,遇到这种人,一定要明白:这是他们内心虚弱的表现,和你无关
-
不熬夜,一切都好了 长期熬夜,即使困了,也想再多玩会儿,多刷会手机。总想着明日就早睡,结果如同寒号鸟,明日复明日。于是,熬夜对身体的伤害不断积攒,总是疲累,溃疡不断,精神恍惚。人一旦身体差了,情绪也会变差,心性也开始焦躁,事事力不从心。 好好睡觉,成了当今人们最难得的自律。长期熬夜,睡眠不足,终会攒成大病,一旦爆发,不可收拾。不要等到病了,才知道健康可贵。吃好、睡好、心情好,身体才好。十点半前把所有工作告一段落,不要给自己制造太多虚假的努力。 从今天开始,不熬夜,不刷手机。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情绪稳定了,心态平静了,遇事不慌张了,因为你的身体给你提供了最厚实的底气。不熬夜,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你自己人生最基本的负责。早睡,早起,身好,心好。
-
别在感情里牺牲太多,你委屈到最后,只会被轻看。
-
你的情绪,其实是你主动选择的结果 没有人能让你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你。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 其实我自己也是有点这种感觉,很多时候,我会常常内耗自己,但是清醒过后觉得,一切也不过如此,或许还是我们太在乎那些感受了。 比如说朋友聚会时,有人开玩笑说:你最近胖了吧,你在哪里发财,你好像没有之前好看了……有人一笑而过,有人却整晚焦虑失眠。一直在反复想,反复琢磨这个人她为什么要这样说呀,她到底是几个意思呀?辗转反侧睡不着。 其实心理学说,情绪并非被动接受的外界馈赠,而是大脑对事件的解读产物。就像同一杯咖啡,有人觉得香醇,有人觉得苦涩。 每当我们情绪低落时,问自己:此刻,我是否在用童年的反应模式应对成年的问题? 不管怎样,我们需要的是自信和自愈,像切换电视频道一样,告诉自己:我选择用平静回应这件事。 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一个空间。在那个空间里,我们拥有选择反应的自由。
-
你心里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 原生家庭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比如父母对你的方式,以及父母教导的方式,这些都是有一定的影响,儿童自我状态由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 大家有无发现,领导布置任务时,你下意识回答好的,我都能完成,哪怕早已超负荷,但是你本能还是先回答,因为你的骨子里,觉得,你只能是这样回答,以及事情就是要这样做的。 比如伴侣忘记纪念日,你明明委屈却假装没事。因为很多时候,心里没有太多的底气,我会习惯讨好,习惯压抑自己的情感。 这些讨好、压抑的行为,往往源于童年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 蛤蟆先生从小被父亲严苛要求,母亲则忽视他的情绪,导致他成年后习惯性用乖孩子面具掩盖真实需求。 我们绝不是父母的翻版,但童年模式会像程序代码一样写入潜意识。这也就是为什么,长大后,觉得自己身上会有父母的影子。 我们可以写下最近一次情绪失控事件,追溯它是否与童年某次相似经历有关。 每天花5分钟与内在小孩对话:我看见你了,现在我们可以用成年人的方式解决问题。 我们出生不能选择父母,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过去。
-
生活,本就是一场与自我和解的旅程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有些事情,无论你如何努力,都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你失落、沮丧、懊悔,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焦虑到抓狂,憔悴到虚脱,让自己几近崩溃,让整个生活都布满阴霾,也无济于事。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越是奋力挣扎,越是深陷于痛苦的泥潭,无法自拔。 不顺心的事常有,若总是以愤愤不平的心态去对抗到底,最终只会白费心力,让自己在无尽的痛苦中徘徊。面对生活的重压时,坚持与对抗,并非是唯一的路。其实,生活的智慧,往往在于懂得斩断那些过多的、不切实际的欲求。 生活,本就是一场与自我和解的旅程,学会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是我们成长的重要一课。当你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局限,不再对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进行无谓的反抗时,内心反而会突然变得轻松起来,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心情随之大好,生活的道路也变得更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