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诚胜于至巧 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唯有天下的至诚,方能确立天下的大本。 “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都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此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假如我们没有诚意,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做不成。
0 0
-
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福报是过去的修养,修养是未来的福报
-
五蕴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构成个体存在的五种聚合体,具体包括: 色蕴:指物质形态或有形的事物。 受蕴:指感受或感觉。 想蕴:指想象或认知。 行蕴:指意志或心理活动。 识蕴:指意识或认知能力。
-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
五蕴皆空、心空及空,顿除妄念、目无所得。
-
王阳明心学就是要人跟随自己的良知,如果你想“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就必须跟随自己的良知,而不能以利益为第一出发点。
-
“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他解释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所谓“致良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也就是要达到良知,时时刻刻接受良知的指引。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
-
王阳明认为,人不仅要认识“知”,更应当以“行”去实践“知”,只有把“知”“行”统一起来,才称得上“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