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明心学有三大核心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学的本质: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心生万物。 心学四决: 无善无恶心之体(心之体:心的本体,心的根本),有善有恶意之动(意之动:意念在动,也就是,大脑在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是非之心),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探究万物的规律)。 心学:心即是理(无中生有) 理学:格物致知(有中生无)
0 2
-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福报是过去的修养,修养是未来的福报
-
五蕴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构成个体存在的五种聚合体,具体包括: 色蕴:指物质形态或有形的事物。 受蕴:指感受或感觉。 想蕴:指想象或认知。 行蕴:指意志或心理活动。 识蕴:指意识或认知能力。
-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
五蕴皆空、心空及空,顿除妄念、目无所得。
-
王阳明心学就是要人跟随自己的良知,如果你想“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就必须跟随自己的良知,而不能以利益为第一出发点。
-
“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他解释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所谓“致良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也就是要达到良知,时时刻刻接受良知的指引。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
-
王阳明认为,人不仅要认识“知”,更应当以“行”去实践“知”,只有把“知”“行”统一起来,才称得上“善” 。
-
知行合一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知行不可以分开看作两样事情。 它很好的诠释了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王阳明提倡以知为行,认为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开端,行又是知的完成,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是认知,行是行动。“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所以知行其实是一回事,即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