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众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当个体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促使个体趋向于与群体保持一致。这种现象叫作从众行为。 个体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群体中,由于个体不愿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感到孤立,而当他的行为、态度和意见同别人一致时,就会有“没有错”的安全感。从众源于群体对个体的无形压力,迫使一些个体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左的决策和行为。 不同类型的人,从众行为的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性格内向、自卑的人多于性格外向、自信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年龄小的人多于年龄大的人,社会阅历浅的人多于社会阅历丰富的人。
0 0
-
怀有自卑感, 不代表精神就不健全, 主要看你如何看待自卑感, 是以自卑为动因激励自己前进 还是畏缩不前。
-
关于情绪的新解读: 愤怒是给我们力量去改变一个不能接受的情况, 痛苦是指引我们去寻找一个摆脱的方向, 困难是以为需付出的代价比可收取的回报更大, 恐惧是不愿意付出以为需要付出的代价, 遗憾是以为已经完结的事里仍有未完结的部分, 委屈是小孩将对父母的情结投射在其他人、事、物上
-
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常矛盾的个体, 他们一方面渴望自由独立,不想被束缚, 在表面上讨厌被人照顾,假装很坚强; 另一方面, 他们的内心敏感脆弱, 特别渴望爱、渴望被理解。
-
父母要想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或新的生活方式, 最好的办法是带着爱放手, 只有让孩子从内心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事, 他才会有动力和责任去把事情做好。
-
对一个人的最高要求和荣誉就是: 在工作中是一个好员工; 在朋友中是一个好伙伴; 在爱情和婚姻中,是一个好伴侣。 总之,一个人应该证明自己 是人类忠实的朋友。
-
婚姻是两人同心协力一起为幸福打拼, 如果男性或女性任何一方, 在结婚之后想要征服对方, 就会造成致命的结果。
-
若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困惑, 不妨思考: 孩子通过你的方式学到了什么? 相信通过这种问答你也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
孩子在刚入学之时,心理上对于竞争的准备 远远比合作的准备充足,不适当引导, 只会让孩子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迷失自我。
-
教育孩子就像是脚随时放在刹车上, 除非必要否则绝对不要贸然踩下去, 不然就可能破坏孩子之前的努力。 从旁守护比过度干涉对孩子更有帮助。
-
一味斥责只会让孩子失去勇气、受到伤害, 或许能收到一时的效果, 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反而使孩子越来越我行我素, 成为染上恶习的最佳训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