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真的愿意看见自己时》 ——萨提亚 当我真的愿意看见自己时, 我可能还会痛但已经不再抱怨, 我深知这痛 只因遇见真实的自己, 曾经那个不懂爱的自己, 透过痛生命正在穿越和成长, 这个痛跟任何其他人无关, 我接纳并祝福生命里经过的每一个人, 如果真的曾经相遇无论是怎样的形式必定都是一份礼物。 当我真的愿意看见自己时 我可能还有伤,但我已不再盼人来疗伤, 我深知通过深入生命的实相, 我自己能够疗愈一切的伤口。 我不再去索取别人的爱, 当我能够疗愈自己, 爱从我心里流出来, 我知道总会有一天, 我也会成为爱本身 每一个经过我的人都能够闻到慈悲的芬芳。 当我真的愿意看见自己时, 我可能还有梦 但已放下所有的评判, 我看到一切人和事, 都只为成就我而来, 一切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安排, 淬炼的生命才有品质的芳香, 那些伤害过我的人不过是在加持我的成长。 我决定从现在开始除了我允许, 没有人能够伤害我自己, 当我真正愿意看见自己时, 我或许还会有期待, 但已放下所有执着, 因果法则公平对待每一个人 果就在因里,种因无需问果 我看到我正在学习 真正不自私的爱自己 在通往自己的路上 我发现已全然接纳一切的不完美。 当我真正愿意看见自己时 我或许还有未知 但我已经愿意去面对 我深知我的内在有一个真正的宇宙 生命里所有的智慧 都在里面蕴藏和发酵 我愿意继续了解和发现未知的自己 不断与真实相遇 我知道透过真正的了解自己 我会真正了解生命和了解宇宙的奥秘 当你只关注自己的行为时你就没有看见自己 当你关注自己行为背后的意图时 你就开始看自己了 当你关心自己意图背面的需要和感受时, 你才真的看见自己了透过内心, 看见了自己的心灵真相, 这是你的生命和心相遇了, 爱自己就发生并开始在自己身上流动, 你整个人就和谐而平静, 这就是真爱的发生。 —————— 萨提亚是最早提出在人际关系及治疗关系中,“人人平等,人皆有价值”的想法的人,她所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著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0 9
-
我们的小孩教育缺少什么?如图。 最近独自漂流三亚的小孩哥爆火,让人血压飙升。又让人惊叹。有独自海上漂流的的勇气,上一个是还是孙悟空,鲁滨逊。能平安回家,概率实在太小了。只能说有祖上庇佑。 忘了哪位大V说,大意是中国的家庭教育里,放养的孩子的发展居中。最糟糕的反而是被父母过度控制挤压生长空间的孩子,最后会呈现孩子成年后一系列的工作适应和亲密关系里。 最好的教育是有自由,又要有引导。父母是孩子未成年之前的守护神。
-
精神分析的本质是将潜意识意识化,能够识别冲突。有冲突的地方必定有焦虑,有焦虑的地方必定有防御。 对儿童来说,防御的主要形式是认同,渴望父母的认同。自我这个阶段是通过“认同”来不断形成的。所以父母想要一个什么的孩子,你不断强化认同就好。你不断批评打压,也会如愿收获一个你一直不满意的孩子。 在思考和关注个案成长中的一些重要的时刻的时候,整体性的功能问题更倾向于生命更早期出现,而那些局部性的问题在在倾向于更晚出现。 了解到每一个生活阶段的问题和成长,将问题和模式与过去的经历相联系,构建一个成长的假设。假设未必是不一定是事实,但是这种在假设和事实之间建立联系的方式最终会导向治疗。 个人概念化的时候,不仅要报告个人成长经历,还要对形成个体经历如何导致现有问题的假设以及重新解释。看见即疗愈。
-
母亲孕期的身心健康对孩子后天的心理健康有多重要?精神分析流派的咨询师在做个案概念化的过程,免不了要了解来访的成长史。而孕前的状态信息一般很难采集到。来访成长史中可能受影响的因素,是从孕期就开始的。 在胎儿期的9个月的时间里, 胎儿的大脑都会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母亲吃的、喝的东西。 而且可能也包括母亲的情绪因素。 人们一直认为受酒精和吸烟影响的胎儿可能会出现多种认知和情感障碍。 在怀孕期吸烟的妇女所生的孩子患多动症的可能性是普通孩子的2~4倍,患其他疑似的和确定的精神病症的可能性也更高。 产前接触酒精是导致心理发育迟滞的最常见的原因,它也可能引发更多隐形的及明显的认知和学习问题,而且,一旦与胎儿酒精综合征产生关联,就可能引发各种精神疾病。 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发现,怀孕妇女的身体健康可能会影响其子女未来的心理问题和行为模式。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还有怀孕母亲营养不良,都与子女成年期多种认知和情感问题有关。 自闭症虽然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但先天的病毒影响也会发挥一定作用。我们发现,产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焦虑症多动症、行为障碍和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比例较高。 我们习惯上认为父母的心理健康会影响其子女后来的发展,但是我们逐渐认识到,应当把母亲在怀孕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考虑在内。 近期研究表明,怀孕期高度焦虑和紧张的母亲其子女精神问题的发病率更高,包括患多动症、焦虑症、抑郁症、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有待探究,但压力状态下产生的较高水平的激素,很可能影响胎盘的血液流动和胎儿大脑发育。孕妇的营养不良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母亲自身的精神症状同样会产生影响,产前抑郁和焦虑与其子女早产和出生时体重偏低有关。 如果想要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那么孕期就需要关爱妈妈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尽可能的打好基础。
-
#育儿# 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意的时候会收回他们的爱。孩子们逐渐懂得,他们需要的积极关注是以他们自己的行为为条件的。结果是孩子们学会了抛弃他们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愿望,而只是接受父母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他们拒绝自己的弱点和错误。最终,孩子变得越来越不了解自己,而且在将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一个心理和谐的人。 ——卡尔.罗杰斯
-
爱情与成熟度无关。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么每种爱的努力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03 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 04 最重要的是学会一个人单独地待着,而且不看书、不听广播、不抽烟、不喝酒。有没有集中的能力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地待着,而这种能力又是学会爱的一个条件。正因为我们不能自力更生,所以只能把自己同另一个人连在一起,这个人也许就是我生命的拯救者,但是这种关系同爱无关。 05 爱首先不是同一个特定的人的关系;它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倾向。这种态度、性格倾向决定了一个人同整个世界的关系,而不是同一个“爱的对象”的关系。 06 如果一个人只爱一个人,而对其他人漠不关心,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共生性依恋或者是一种放大的自我主义。 07 不成熟的爱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成熟的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弗洛姆《别的艺术》
-
养育孩子三个阶段: 6个月: 共生期,自我中心,世界都我的。婴儿觉得和妈妈一体。 6个月到3岁:分离与个性化期,两个人的阶段,婴儿和妈妈在一起。 3岁后:俄狄浦斯期,三个人的阶段,父亲介入,家庭三角关系形成。孩子要看到父母恩爱一体没机会了才会退出,把能量转向游戏和伙伴。 亲密关系的发展,大概也需要这几个阶段。经典的爱情阶段论: 第一阶段,1+1=1,情人眼里出西施,恨不得奉献一切给你。 第二阶段,1+1=0,权力争夺期,我的所有痛苦不幸都是因为你; 家花哪有野花香。 第三阶段,1+1=2,熄火和解期,沟通不好在这个阶段最容易散伙。 第四阶段:1+1>2,求同存异,能理性对话了。目标一致,有浪漫也有利益。允许我是我,也允许你是你,彼此成就。 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是何其的想象,早期的亲密关系几乎都是本能的亲密,寻找妈妈或爸爸,无条件的接纳和认同。前者发展目标是走向分离,而后者去期待余生共度,要身心融合在一起。
-
我刚刚好早年也点过,后来家人埋怨我把福气点没了。????现在感觉是:是你的,点不点都跑不掉。不是你的,留着痣该吃的苦一样不会少。不如换个角度看,凡事发生,必有利我。心理咨询可以一起消化,重新定义事件的意义。
-
一个人出现心理困扰、问题、冲突,甚至发展成创伤相关的心理障碍。其原因可归结为内因和外因。 内心和遗传基因有关。外因和养育环境有关。 以前弗洛伊德认为五六岁以前是早年,而后人们发现两三岁以前的成长环境更为关键,总体而言,上小学前的阶段较为重要。 养育环境不良存在多种形式,包括: 严重的虐待:包括躯体虐待、性虐待,以及精神虐待;严重的丧失; 总是被苛求责备; 早年经历严重的被忽略、分离; 过度控制或过度溺爱; 经常被莫名其妙地惩罚; 还有一种是有条件的爱,即只有满足父母的期望,才能得到肯定和爱。 在创伤疗愈过程中,精神分析列出来7个较为典型的、成长当中所要面临的议题和冲突。 照顾vs自给自足 依赖vs个体化 自我价值vs他人认可 自主vs顺从 竞争vs妥协 身份认同 内疚调节
-
“一个无可置疑地深受父母宠爱的人,会终生保持胜利者的感觉,而这种成功的信念,会让他这一生,都能不断地获得成功。” ——《弗洛伊德的使命》 这也罗森塔尔效应的典型应用。被爱被信任的人,有更高的成就动机。
-
今天晚上的督导听到一位老师分享吃药对心理咨询的效果时,深有感触。在咨询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躯体症状非常严重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家长和孩子都会有非常强的顾虑,认为吃药是有损神经健康的,会有副作用。特别是那些躯体化非常明显,需要危机干预的个案。及时确诊和服药是真的可以救命的。 老师说当命都快没有了,你还在乎那点副作用吗?紧要关头,对症药物是能够缓解我们的躯体症状的,然后才有心力去对话。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无法控制的时候,是会有感到巨大的沮丧,无力甚至绝望。却会误以为是自己的原因,自责内疚。前几天七星连珠时,我有非常明显的头疼,扯着头皮按摩都无法缓解,很奇怪,有些焦虑。七星连珠之后网上搜索才知道原来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感觉。问了我的几个来访,他们也有失眠、烦躁、头疼的感觉。很难说都是巧合,但地球磁场的波动对我们的确是有影响的。 因此,当感觉不适时,请请相信您的医生和咨询师的综合评估,一定不要抗拒药物。我也有些遗憾早期重度抑郁的来访,没有更早一点申请药物介入。 记得之前有一个北医六院的老师说过,对于那些重症的心理疾病患者,吃药,对来访状态缓解的效果要比心理咨询来的更快。用对药物,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给我们咨询师争取时间来对话。咨询师做不到像主治医师那样豪横:你先回去服药1个月后才来咨询。但是对于重症来访,请相信咨询师也许比你还想让你更快好起来!只有在躯体症状稳定下来之后,我们才有能力去思考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