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众朋友们面前,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小白兔,到了父母跟前,她却像个被霜打的茄子,你家的孩子是这样吗?这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失望性隔离」。当父母和孩子之间呈现这种情感隔离的状态,说明孩子已经不愿跟父母亲近了。而究其原因,正是由于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当之处。一般有以下3种行为,经常会把孩子推入「跟父母不亲」的黑暗中。1缺少陪伴:“我不值得被爱”,父母的陪伴对一个人性格塑造和关系的质量至关重要。母婴关系研究也表明,0-3岁幼儿需要母亲的及时哺育、安抚和回应,来构建对世界和照料人的基本认知。只有成人陪伴到位,才能筑牢孩子内心被爱、被关注的基础,构建彼此信任的亲子关系,否则就会在孩子内心留下缺憾。孩子渴望父母陪伴,胜却一切。2持续否定:“我做什么都不对,得不到父母肯定和共情的孩子,注定要背负上“我做什么都不对”的自我怀疑。他们不敢轻易靠近父母,而是逐渐收敛自己的需求,变成一个内向、讨好、胆怯的孩子。3.过度干涉:“我的身上套了一个枷锁”“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就会在哪里体会到痛苦。”任何个体都希望被尊重,都迫切地渴望独立,实现自我意志,而本能地排斥他人干涉。 父母的越界,本质就是侵占了孩子的精神空间,会激发孩子的反感和叛逆心理。即便是最紧密的亲子关系,也需要适当退后一步,让渡出合理空间,尊重彼此的界限。当父母给孩子松绑时,也是给自己减压的过程。最后,送大家一段话:育己修身,希望每一位父母都愿意用高质量的陪伴、欣赏和鼓励的态度,以及适度的退后和放手,把家打造成一座孩子可以憩息的港湾,和孩子们充电蓄能的精神乐园。
0 5
-
很多孩子身心出问题,不是因为父母不管孩子; 而是因为父母太想管孩子,太希望孩子变好了。
-
很多时候,一个女人的性冷淡、爱无感,其实是环境阻挡了自己对女性身份的认同,进而阻挡了自己的欲望而已。
-
没有人能够通过「优秀」来获得真正的「被爱」。因为通过「优秀」获得的往往是表扬,而非真正的「爱」。 #心理咨询
-
歌德说:“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
-
人们就某件事情向你发脾气,往往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而是通过这件事联想起了许许多多Ta积攒下的、压抑下来的不愉 #心理咨询
-
这或许是很小的一个事件。而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一个个对性的压抑、排斥的小事叠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人严厉的超我。它像一个住在内心的警察,随时在巡逻,这些警察所要打压的点,即一个核心——性驱力。
-
身体比头脑更了解真实的自己,少了心灵上的契合,身体上自然也减少几分愉悦。
-
禁忌就是诱惑
-
最重要的是学会一个人单独地待着,而且不看书、不听广播、不抽烟、不喝酒。有没有集中的能力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地待着,而这种能力又是学会爱的一个人条件。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的人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善于沟通、合作和协调,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