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台上很多老师,透过点滴能看到他们咨询中同步的感悟,咨询以外的不断学习深耕的态度和状态,由衷赞叹,致敬并学习。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曾指出,藏传佛法讲求传承,依止上师,视为佛陀。但是,在皈依前,弟子有权利识别判断选择上师,不为不敬,他也直言,藏地很多假活佛都跑到汉地来招摇撞骗了,需要警醒。 举宗教例子,非为传法,只是为了表达: 对于来访者而言,选择匹配的咨询师、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前,是有必要有“权力”做判断的,但请选择后,坚定地跟一段,相信咨询师提出的问题是有他正当理由的。这样,也许稍微花了一点冤枉钱,但给了彼此开启共同成长之路的机会。 有的来访者,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或者“久病成医”,容易带着自己的“判断力”,迅速判断,可能比没有学科基础的来访者更难建立咨询关系。不断地找寻,误解了部分好老师,也耽误自己,还影响对心理学行业的认识,确实,环境不好,但也没那么差,总有不忘初心、严格操守的人在努力。 如果,怀着怀疑一切的心,就没有信任产生,问题也得不到解决。 判断力一方面是能力,一方面是心念,有的来访者,问题的根源可能就在这里,您相信世界上有没有好人?如果有,没可能咨询行业比例还更低了,虽然离高尚很遥远,倒也不至于一群坏人。 反复斟酌,注意措辞,依然是敏感话题,这世界需要坦诚,这点没问题。
2 10舒心【婚姻情感】: 赞同?李慧溪✨: 认同!
-
很多情侣和夫妻,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之所以会分手会离婚,最大的症结就在于:有需求不直说。 的确,有话不直说,总是让人猜,对双方都是一种消耗。 用最直接的方式把自己的状态和感受说出来,而不是希望别人通过观察来理解你的感受,因为这需要对方具备极高的敏感性。
-
麦克说,当错误被一再重复时,它实际上就是你的选择。 从心理学角度说,当我们遇到问题,感到困惑或痛苦时,首先要意识到, 一定是认知或者行动方法需要改变,这样才不至于陷入一种自欺欺人之 中:表面上在寻求改变,潜意识里一直在为自己找合理化的解释。 承认问题,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相反,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才是真的 智慧。
-
有些鸟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希望你我的精神像鸟儿一样。
-
梦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和他人的关系。
-
生活是什么?是对事物的连续反应,随机应变,根据当前的情势适应性地做出灵活调整。 而我们常常因为僵化而刻板地应对,使自己深陷困境难以自拔。 这种固定重复的人际关系模式,可能在过去(也许是小时候)是应对困境的最佳方式,但时过境迁,在新的人际关系中,随着我们的强大,应该有所改变。 比如,小时候,面对大人的欺凌,我们不得不做出讨好的样子,委曲求全……
-
这世上的爱,有很多种。 但真正的爱,只有一种,那就是: 不管你是怎样的,我都毫无分别地爱着你。
-
当我们感到深受伤害时,我们往往很难察觉自己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但如果我们决定一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关注你在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无法帮助你改变你生活中的其他人。
-
咨询师尽量避免带着先入为主的态度面对来访者,比如,某人告诉你,他的母亲刚刚去世,即使是如此少的信息,大多数人都可能会发现自己会飞快地形成自己的观点。 但是,作为咨询师,却应避免这样的态度,丧失亲人,不一定是哀伤,也可能意味着解脱或愤怒。一场外遇,不一定是道德自责感,也许是很快乐的难得的体验呢。 总之,咨询师应该以一种开放的态度面对此时此刻与你诉说的来访者,真的成为对方的知心朋友并且是严守秘密的人,才可能真的助力来访者意识到,自己具备解决一切问题的潜能。
-
您知道生命一去不复返吧?人生就像有且只有一次的游戏,所以,从小到大。要保重身体,注意安全,痛并快乐着也很重要。 人身难得,人生有时很艰难,没有合适的武器,子弹不够了,遇到猪队友,再难,也得活下去。 人生,活的是感受。
-
一个家庭中,父母跟孩子最好的相处模式,就是孩子愿意跟你说话,愿意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