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表现得“乖”,大人就会高兴,自己听大人的话、察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大人就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 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小时候表现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这是为什么呢? 1“乖”意味着讨好大人,忽视真实的自己 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2.“乖”意味着,不敢表达真实情绪 如果孩子不哭不闹,说明她觉得要做一个你们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闹。她知道不哭闹才会让你们更喜欢她。 换句话说,她在压抑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可是,孩子的感受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宣泄出来。比如,她上幼儿园以后爱打人、半夜哭醒,都是内心的宣泄。 孩子能够在你面前哭,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对他的情绪照单全收,全盘接纳。这种无条件的爱和养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3.越“乖”的孩子独立能力越差 “乖”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多的控制感。 父母期望我们走在一条可以复制黏贴的道路,过着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随着他渐渐长大,他就会从一个不提问的“乖”学生、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婆婆包办的“妈宝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烂好人。从这个角度讲,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亲爱的小孩,从现在起, 你可以做生气的小孩, 真实的小孩、 走自己路的小孩。
0 2
-
很多孩子身心出问题,不是因为父母不管孩子; 而是因为父母太想管孩子,太希望孩子变好了。
-
很多时候,一个女人的性冷淡、爱无感,其实是环境阻挡了自己对女性身份的认同,进而阻挡了自己的欲望而已。
-
没有人能够通过「优秀」来获得真正的「被爱」。因为通过「优秀」获得的往往是表扬,而非真正的「爱」。 #心理咨询
-
歌德说:“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
-
人们就某件事情向你发脾气,往往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而是通过这件事联想起了许许多多Ta积攒下的、压抑下来的不愉 #心理咨询
-
这或许是很小的一个事件。而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一个个对性的压抑、排斥的小事叠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人严厉的超我。它像一个住在内心的警察,随时在巡逻,这些警察所要打压的点,即一个核心——性驱力。
-
身体比头脑更了解真实的自己,少了心灵上的契合,身体上自然也减少几分愉悦。
-
禁忌就是诱惑
-
最重要的是学会一个人单独地待着,而且不看书、不听广播、不抽烟、不喝酒。有没有集中的能力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地待着,而这种能力又是学会爱的一个人条件。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的人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善于沟通、合作和协调,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