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一个极其微小而不同寻常的行动,去打破惯性和困局。 1、小小的改变却有大大的不同。 2、绕过惯性的阻力,刻意培养微习惯,让习惯决定了我们后面的人生怎么走。 3、不要太聚焦问题,先放下且让自己先失衡一会......然后,先改变5%。 4、自己的处境再差也不要怕,只要迈开第一步,做一点点改变就好。 5.用新的行动带来新经验,用新经验打破惯性,实现改变。
1 11佳鈅: 拆分目標,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每周四晚上,空下来一起读读书,挺好~
-
上帝赐予我平静,让我接纳我无法改变的事; 上帝赐予我勇气,让我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 上帝赐予我智慧,让我分辨二者的不同。 ——雷茵霍尔德.尼布尔
-
唐.米格尔.路易斯,曾说过:“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死亡,而是涉险而生。活着,并且表达真实的自我。” 人们对“展现真实自我”的恐惧,甚至超过对死亡的恐惧——因为真实的自我往往关联着天赋、潜能和独特性,而我们可能害怕因此被评判、被孤立,或是“不配”拥有这样的光芒。 这种“畏缩地活着”的状态,本质上是对自我价值的压抑。而勇敢活出真实,才是对生命最深刻的尊重。
-
减少对他人的期待,将注意力多拉回到自身。只要你愿意尝试,你会发现,很多快乐,是可以自己给自己的!
-
当你找到一个热爱的领域并深耕下去,你会发现,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你的不可替代性越来越强,人生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宽。
-
有一个自己在留恋过去,有一个自己在担忧将来,还有一个自己在面对各种现实。这样的拉扯和撕裂在每一个人的自我之中都真实存在。 冲突和撕裂,本质上都源自于匮乏。一个人内心的丰富与内在的冲突成反比。 匮乏,限制人的自由;丰富,释放人的自由。在物质世界是如此,在人的精神世界,同样是如此。 如果一个人在当下的时候觉受是丰富的,甚至是丰盛的,回忆过去的那个自己就消失了,担忧将来的那个自己同样也就消失了。 “自我整合”不过只是一种文字概念,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就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给予自己丰富的生命体验。丰富,是用来进行自我整合的核心法则。
-
“通透”二字,从来都不指看世界、看别人、看事情,而是指看自己,最难的,还是把自己看透。
-
夜跑四公里,为健康,为身材负责!自律,是最大的自由!
-
感情也好,人生也好,最好的收场并非赢下所有回合。而是放下执念,走出喧嚣。在人生转角处寻找命运的新礼物。
-
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 真正的智慧是“于相离相,于空离空”——看到表象却不被其束缚,明白空性却不执着于空的概念,就像镜子照物,映现却不留痕,这样才能跳出“外迷”和“内迷”的局限,让心保持清明通透。就像吃饭时好好吃饭,做事时专注做事,不被杂念拉扯,也不刻意追求“空无一物”,这种“不迷”的状态,其实就是在生活里修心。